图书介绍
九十年代三大国际金融危机比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九十年代三大国际金融危机比较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1407542.jpg)
- 李建军,田光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42979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29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国际金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九十年代三大国际金融危机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导论1
0·1 国际金融市场素描:动荡不定的90年代2
0·2 国际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4
0·3 前车之鉴: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意义7
0·4 本书的基本思路和结构体系8
1 一体化的困境: 1992年~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11
1·1 回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11
1·1·1 六七十年代欧洲经济、货币一体化的初步发展11
1·1·2 八九十年代欧洲货币一体化向更深层次发展14
1·2 欧洲货币危机的爆发及其根源16
1·2·1 欧洲货币危机概况16
1·2·2 欧洲货币危机爆发的原因18
1·3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前景19
1·3·1 从欧洲货币危机看欧洲货币一体化存在的问题20
1·3·2 欧元未来的国际地位及其影响22
2 内忧外患:1994年~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26
2·1 墨西哥金融危机及其影响26
2·1·1 墨西哥金融危机概况26
2·1·2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影响30
2·2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启示32
2·2·1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32
2·2·2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启示36
2·3 墨西哥经济在危机后的恢复与发展38
2·3·1 墨西哥政府消除危机采取的对策38
2·3·2 墨西哥经济已走出危机开始稳定增长39
2·3·3 墨西哥开始实施跨世纪的新战略40
附录2—1:墨西哥金融危机大事记41
3 强龙难行虎步: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43
3·1 亚洲金融危机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43
3·1·1 以泰国为中心的东南亚金融风波44
3·1·2 以韩国为中心的东亚金融风波48
3·1·3 以印尼为中心的亚洲金融风波51
3·2 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55
3·2·1 泰国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55
3·2·2 韩国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57
3·2·3 印尼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60
3·2·4 导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共性因素61
3·3 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67
3·3·1 亚洲金融危机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67
3·3·2 亚洲金融危机对美国、加拿大的影响72
3·3·3 亚洲金融危机对俄罗斯、澳大利亚的影响73
3·3·4 亚洲金融危机对墨西哥、巴西的影响75
3·3·5 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76
3·4 亚洲金融危机的启示77
3·4·1 宏观经济失衡应及时矫正78
3.4·2 处理好政府、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79
3·4·3 金融国际化、自由化要有强有力的监管体系相配套80
3·4·4 市场化才是解决危机的“造血”机制82
附录3—1:亚洲金融危机大事记83
附录3—2:韩国金融危机大事记87
4 谁主沉浮:三大国际金融危机比较90
4·1 金融危机是经济一体化内在矛盾的激化91
4·1·1 经济区域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91
4·1·2 经济区域一体化、全球化的内在矛盾95
4·1·3 金融危机是经济区域一体化、全球化内在矛盾激化的反映97
4·2 三大金融危机在成因方面的比较99
4·2·1 小对宏观经济内部矛盾:三大危机共同的内在原因100
4·2·2 汇率制度的缺陷:三大危机同出一辙102
4·2·3 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墨西哥、韩国与东南亚各国危机中的通病103
4·2·4 国际游资的冲击:引发三大危机的外部力量105
4·3 三大金融危机的启示:内部稳健,对外有效监管是防范与控制危机的根本途径105
4·3·1 实现三个层次的稳健是防范金融危机的根本106
4·3·2 对资本流动实施强有力的调节与监管是控制危机的有效途径109
5 坚若磐石:人民币未受波及112
5·1 人民币免受危机冲击的宏观经济条件113
5·1·1 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113
5·1·2 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足114
5·1·3 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储备充足116
5·1·4 利用外资、外债效果良好117
5·1·5 谨慎的金融对外开放119
5·2 人民币不会发生危机,汇率将保持稳定121
5·2·1 人民币不会发生危机的基本经济政策条件121
5·2·2 1998年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稳定122
5·2·3 长远目标:人民币汇率应更加合理123
5·3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间接影响125
5·3·1 对人民币汇率和国际收支的影响125
5·3·2 对我国企业、金融机构海外融资的影响128
5·3·3 对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影响129
5·4 人民币实现完全可兑换的前景131
5·4·1 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是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131
5·4·2 外汇体制改革回顾:人民币初步实现国际化134
5·4·3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展望:人民币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的进程将缩短137
5·5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141
5·5·1 90年代证券市场国际化趋势141
5·5·2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142
5·5·3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尝试147
6 远虑近忧:中国金融系统风险不容忽视149
6·1 中国金融系统风险概况149
6·1·1 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数额较大,比重过高150
6·1·2 证券市场违规操作、过度投机现象严重152
6·1·3 信托、保险、租赁、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混乱153
6·2 中国金融系统风险的成因154
6·2·1 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国有银行不良信贷资产产生的根源155
6·2·2 利益驱动与监管不力是证券市场动荡的主要因素157
6·2·3 业务范围不清与约束软化造成金融秩序混乱159
6·3 防范与化解金融系统风险的对策160
6·3·1 重新确立国有企业改革与金融业发展的关系160
6·3·2 企业、银行运用多种经营策略化解不良信贷风险162
6·3·3 加强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163
6·3·4 加快证券市场的发展。规范证券市场行为165
6·3·5 培育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三大体系167
7 间接调控:中国货币政策的强化与转轨169
7·1 中国货币政策的不断强化过程169
7·1·1 货币政策功能概述169
7·1·2 中国货币政策功能在改革中不断强化171
7·2 强化货币政策功能与实现货币政策转轨的困难172
7·2·1 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困难173
7·2·2 运用准备金率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空间有限174
7·2·3 利率杠杆作用还不明显176
7·3 强化货币政策功能,加快货币政策转轨的几点建议177
7·3·1 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为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177
7·3·2 采取措施逐步消除对基础货币需求的两大刚性项目178
7·3·3 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改革准备金付息制度180
7·3·4 加快货币市场的培育,促进利率市场化181
8 开放与发展:中国金融国际化与监管体系的构建184
8·1 中国金融业国际化现状184
8·1·1 国内金融机构国际化现状与应注意的问题184
8·1·2 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与应注意的问题186
8·2 对银行业国际协调与监管的规则189
8·2·1 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协调统一:《巴塞尔协议》190
8·2·2 国际银行监管与证券监管规则的最新发展193
8·2·3 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监管的影响195
8·3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197
8·3·1 我国的金融监管对象与监管原则197
8·3·2 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系及存在的问题199
8·3·3 我国金融监管模式选择与监管制度的建立202
9 展望21世纪:金融全球一体化214
9·1 金融全球一体化是长期趋势214
9·1·1 全球化将长期控制世界经济214
9·1·2 金融全球一体化的特征216
9·2 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与发展217
9·2·1 国际货币制度在金融动荡中发展218
9·2·2 牙买加体系难以适应金融一体化要求219
9·2·3 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方向220
9·3 中国金融加快改革步伐222
9·3·1 抓住机遇,创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222
9·3·2 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国的跨国金融机构224
参考文献227
后记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