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图像处理 应用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日)谷口庆治编;朱虹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9909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数字图像处理 应用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图像处理的信息环境1
1.1 图像处理专用硬件概述1
1.2 基于X-Window的图像处理11
1.3 AVS与SPlDER17
1.4 IUE23
1.5 图像处理方面的文献数据库27
第2章 图像处理专用硬件装置33
2.1 高速图像处理板卡实例33
2.1.1 概述33
2.1.2 GPB-K的性能33
2.1.3 硬件的组成34
2.1.4 软件的组成36
2.1.5 展望38
2.2 实现实时彩色图像处理的彩色信息提取结构39
2.2.1 概述39
2.2.2 彩色信息的提取结构39
2.2.3 彩色信息提取的实验结果42
2.2.4 展望43
2.3 布科纬纱密度的光学测量系统的构成43
2.3.1 概述44
2.3.2 测量系统的组成44
2.3.3 实用系统47
2.3.4 展望47
第3章 图像测量与遥感技术49
3.1 雨滴的形状及降落速度的测量49
3.1.1 概述49
3.1.2 雨滴图像的拍摄系统49
3.1.3 雨滴图像的处理51
3.1.4 实验结果和分析54
3.1.5 展望57
3.2 降雪物理特性的测量58
3.2.1 概述58
3.2.2 降雪的长期观测58
3.2.3 降雪的短期观测67
3.2.4 展望76
3.3 色粉粒子带电电荷量与质量之比的测量77
3.3.1 概述77
3.3.2 带电电荷量与质量之比(q/m)的测量方法78
3.3.3 检测实验79
3.3.4 展望81
3.4 高速移动粒子的图像测量82
3.4.1 概述82
3.4.2 流动室中的粒子流的控制82
3.4.3 粒子图像的拍摄83
3.4.4 图像处理84
3.4.5 圆等效直径和圆形度的计算85
3.4.6 检测结果86
3.4.7 展望87
3.5 遥感图像88
3.5.1 遥感图像数据的特征88
3.5.2 主要的地球观测卫星89
3.5.3 卫星图像数据各种畸变的校正91
3.5.4 光谱分类(教师监督方法)96
3.5.5 展望100
第4章 零部件、产品的自动检测103
4.1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检测103
4.1.1 概述103
4.1.2 检测装置的特征103
4.1.3 线路板位置的确定104
4.1.4 匹配108
4.1.5 目标和效果111
4.1.6 展望111
4.2 电子器件内部的检测——利用X射线CT技术111
4.2.1 概述112
4.2.2 系统的组成112
4.2.3 处理内容113
4.2.4 CT图像重构实例114
4.2.5 目标和效果116
4.2.6 展望116
4.3 轴承部件外观检测——利用图像处理技术116
4.3.1 概述116
4.3.2 检测对象和检测系统的概要117
4.3.3 密封板分割为局部图像的方法118
4.3.4 与坐标变换相对应的灰度值变换处理算法119
4.3.5 变换处理的实例120
4.3.6 正品与次品的判别方法121
4.3.7 处理结果和精度124
4.3.8 展望124
第5章 机器人视觉的应用127
5.1 自动搬运冲压机器人的视觉127
5.1.1 概述127
5.1.2 制品的形状识别128
5.1.3 搬运物体时稳定位置的检测131
5.1.4 目标和效果134
5.1.5 展望134
5.2 基于神经元网络的物体识别135
5.2.1 概述135
5.2.2 三维图像的输入137
5.2.3 几何特征的提取138
5.2.4 基于多层神经元网络的物体识别139
6.2.5 目标和效果143
5.2.6 展望143
5.3 基于线状光束成像图像处理进行的形状识别143
5.3.1 光切割法144
S.3.2 基于NN的接缝位置检测方法146
5.3.3 仿真实验的结果151
5.3.4 展望152
5.4 机器人的障碍物识别153
5.4.1 概述153
5.4.2 障碍物的识别155
5.4.3 障得物边界线的生成156
5.4.4 距离信息的获取159
5.4.5 展望161
第6章 医学生物组织的图像处理163
6.1 基于双方向摄取X射线图像的冠状动脉三维结构的重构163
6.1.1 概述163
6.1.2 冠状动脉的X射线成像记录系统164
6.1.3 X射线图像的预处理165
6.1.4 图像的三维重构原理169
6.1.5 三维重构的结果171
6.1.6 展望173
6.2 人体脑干蓝斑核神经细胞的提取与裁剪技术175
6.2.1 概述175
6.2.2 裁剪技术176
6.2.3 裁剪技术在蓝斑核神经细胞提取中的应用178
6.2.4 展望181
6.3 遗传算法及其在肾小球区域提取中的应用182
6.3.1 遗传算法182
6.3.2 虚拟染色体及进化环境的设定183
6.3.3 为什么用遗传算法可求得到最优解185
6.3.4 用遗传算法提取肾小球区域186
6.3.5 染色体的设定188
6.3.6 适应度的定义189
6.3.7 遗传因子的编码190
6.3.8 世代的交替191
6.3.9 用B-样条函数近似边界线191
8.3.10 边界线的精确化处理192
6.3.11 实验结果195
6.3.12 展望196
6.4 肾小球内部细胞核的提取197
6.4.1 概述197
6.4.2 肾小球区域外侧边缘的检测197
6.4.3 动态阈值及其评价方法198
6.4.4 特征量反馈200
6.4.5 用于肾小球内细胞核区域分割的特征量反馈法201
6.4.6 肾小球图像对应的;σ_(max)值204
6.4.7 噪声的抑制204
6.4.8 实验结果204
6.4.9 展望205
6.5 胃组织图像中腺腔结构的提取206
6.5.1 概述206
6.5.2 腺腔结构的特性207
6.5.3 断面区域的生成208
6.5.4 含有腺腔结构断面的识别211
6.5.5 展望211
第7章 医学映像诊断213
7.1 计算机断层摄影(CT)213
7.1.1 CT的原理213
7.1.2 三维CT217
7.1.3 展望218
7.2 磁共振成像218
7.2.1 概述218
7.2.2 磁共振成像原理219
7.2.3 MR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222
7.2.4 MRCP(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taph)222
7.2.5 展望223
7.3 正电子发射型(PET)断层成像技术223
7.3.1 概述223
7.3.2 PET的结构223
7.3.3 决定PET性能的因素224
7.3.4 PET的特性224
7.3.5 图像实例225
7.3.6 展望225
7.4 超声波图像的诊断方法225
7.4.1 概述225
7.4.2 超声波图像的形成225
7.4.3 超声波信号的处理226
7.4.4 脉冲回波的原理227
7.4.5 超声波图像的表示方法228
7.4.6 超声波多普勒诊断装置229
7.4.7 超声波彩色多普勒方式229
7.4.8 展望230
第8章 计算机图形学233
8.1 计算机图形学在服装产业中的应用233
8.1.1 人体的非接触三维立体测量233
8.1.2 人体的三维结构模型236
8.1.3 展望239
8.2 计算机图形学在传统工艺品设计中的应用240
8.2.1 概述240
8.2.2 三变量形状的输入与形状的建模240
8.2.3 传统工艺品辅助设计系统245
8.2.4 目标和效果247
8.2.5 展望248
8.3 多重势垒量子井构造的电子封闭现象249
8.3.1 概述249
8.3.2 对称及非对称二重势垒构造的电子封闭现象249
8.3.3 对称及非对称三重势垒构造的电子封闭现象251
8.3.4 展望252
第9章 文字模式的识别255
9.1 OCR文字识别技术255
9.1.1 OCR技术255
9.1.2 文字图像解析技术256
9.1.3 文字识别技术263
9.1.4 展望266
9.2 利用普通纸进行调查的数据传真图像自动处理268
9.2.1 目的269
9.2.2 系统概要269
9.2.3 图像数据的计算机处理272
9.2.4 实际处理275
9.2.5 展望276
9.3 通过图像处理识别运动员号码276
9.3.1 概述276
9.3.2 运动员号码的分割处理277
9.3.3 选手号码的识别处理280
9.3.4 展望283
9.4 利用凹凸性提取FA文字284
9.4.1 概述284
9.4.2 利用凹凸性对文字图像进行二值化284
9.4.3 用2×2腐蚀处理消除噪声和文字区域的提取286
9.4.4 实验与结果分析287
9.4.5 展望288
第10章 动态图像处理291
10.1 摄像机保安监视技术291
10.1.1 概述291
10.1.2 移动物体的抽取292
10.1.3 移动物体的跟踪297
10.1.4 展望300
10.2 滑雪爱好者的运动分析302
10.2.1 概述302
10.2.2 滑雪运动员的提取方法以及跟踪方法303
10.2.3 滑雪运动员之间碰撞场面的提取308
10.2.4 展望311
10.3 放电现象的图像分析311
10.3.1 概述311
10.3.2 放电空间内的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312
10.3.3 色度分布和温度的关系315
10.3.4 色度分布的修正317
10.3.5 基于色度的放电区域分割以及温度分布的测量319
10.3.6 展望320
第11章 图像的高压缩比编码方法与图像的传输323
11.1 基于等色空间的区域分割及编码方法323
11.1.1 概述323
11.1.2 图像信息等色空间的变换323
11.1.3 等色空间的区域分割326
11.1.4 区域分割编码329
11.1.5 展望333
11.2 子带编码方法334
11.2.1 滤波器单元的设计334
11.2.2 DCT编码与子带编码的构成方法339
11.2.3 展望343
11.3 图像的编码方法与纠错方法343
11.3.1 概述344
11.3.2 里德·索洛蒙编码的结构344
11.3.3 图像信息的分组编码及误删除码组的恢复345
11.3.4 误码的纠正与接收图像的恢复349
11.3.5 展望349
11.4 数字签名与图像的数字水印350
11.4.1 概述350
11.4.2 基于群演算密钥函数的加密编码与解码350
11.4.3 水印信息的隐藏算法与抽取算法351
11.4.4 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签名353
11.4.5 展望354
第12章 混沌理论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355
12.1 混沌理论在图像处理工程学中应用的可能性355
12.1.1 分形计算机图形学(分形CG)357
12.2.1 混沌计算机图形学(混沌CG)358
12.1.3 基于SDP的语音识别及图像处理360
12.2 自然现象与混沌CG-——自然是天才的混沌图形设计者362
12.2.1 力学系统与混沌吸引子363
12.2.2 身边的混沌吸引子363
12.3 混沌系统与图像信息处理369
12.3.1 混沌信息处理在图像处理工程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分形CG)369
12.3.2 动态图像数据压缩MPEG混沌版的开发370
12.3.3 控制·混沌与图像信息处理371
12.3.4 展望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