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急性冠脉综合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急性冠脉综合征
  • 吴素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ISBN:753594389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02页
  • 文件大小:202MB
  • 文件页数:615页
  • 主题词:冠状血管-综合征-诊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急性冠脉综合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急性冠脉综合征概述1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1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4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5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症的处理8

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基因基础12

2.1 心肌梗死的孟德尔和非孟德尔遗传模式12

2.2 心肌梗死易感基因的检测方法12

2.3 血小板表面蛋白和酶类14

2.4 与凝血和纤溶有关的因子类15

2.5 与内皮功能相关的蛋白和酶类16

2.6 与脂质代谢有关的酶和受体类16

2.7 炎症细胞因子类17

2.8 黏附分子类17

2.9 基质调节蛋白类17

2.10 其他组织因子17

2.11 心肌梗死易感基因识别的意义和展望18

3 冠状动脉炎症21

3.1 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炎症的触发机制21

3.2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作用23

3.3 炎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27

3.4 炎症介质及炎症标志物30

3.5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介质43

3.6 多种炎症标志物45

3.7 动脉炎症的检测方法46

3.8 以炎症为靶标的治疗策略46

4 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破裂51

4.1 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展过程51

4.2 斑块破裂的前驱病变52

4.3 斑块破裂的内在因素52

4.4 斑块破裂的触发因素58

4.5 斑块破裂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60

5 血栓栓塞的病理生理机制64

5.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栓形成64

5.2 围手术期的血栓形成66

5.3 溶栓治疗与血栓形成67

5.4 糖尿病病人的血栓形成67

5.5 血栓形成的检测67

5.6 血栓形成的预防69

6 急性冠脉综合征在急诊室的早期识别71

6.1 胸痛或胸部不适的原因71

6.2 影响早期诊断的环节72

6.3 胸痛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思路74

7 急性冠脉综合征在急诊室的诊断及风险评估76

7.1 胸痛中心——生命绿色通道76

7.2 急诊室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和处理原则79

8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87

8.1 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87

8.2 不稳定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99

9 心脏肌钙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中的作用102

9.1 心脏肌钙蛋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102

9.2 心脏肌钙蛋白与心肌梗死的诊断103

9.3 心脏肌钙蛋白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预后评价中的作用104

9.4 心脏肌钙蛋白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104

9.5 特殊情况下肌钙蛋白的应用107

10 不稳定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11

10.1 定义及分类111

10.2 病理生理113

10.3 临床表现114

10.4 危险分层117

10.5 药物治疗120

10.6 血运重建治疗127

1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32

11.1 病理生理132

11.2 病史133

11.3 体格检查134

11.4 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135

11.5 诊断与鉴别诊断138

11.6 治疗139

11.7 并发症及处理145

11.8 预后148

12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150

12.1 心脏性猝死的病因和危险因素150

12.2 心脏性骤停的诊断164

12.3 心脏骤停的心肺复苏165

12.4 心脏骤停的预后评估172

13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处理175

13.1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识别175

13.2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处理177

14 急性心肌梗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83

14.1 心肌梗死急性期冠状动脉造影183

14.2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PCI183

14.3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PCI190

14.4 急性心肌梗死PCI中支架术190

14.5 PCI辅助用药191

14.6 PCI辅助装置192

14.7 急性心肌梗死PCI的并发症193

14.8 急性心肌梗死PCI的一般原则193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和技术要点196

15.1 多支冠脉病变治疗策略197

15.2 多支冠脉病变介入治疗顺序197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脉搭桥术200

16.1 冠脉搭桥术的适应证200

16.2 冠脉搭桥术禁忌证和危险因素201

16.3 手术时机201

16.4 围手术期处理202

16.5 手术方式202

16.6 搭桥血管的选择204

16.7 冠状动脉搭桥的外科技术205

16.8 提高手术效果的技术206

16.9 术后并发症207

16.10 冠脉搭桥术的疗效210

17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纤维蛋白溶解剂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的应用212

17.1 溶栓治疗历史回顾212

17.2 溶栓治疗原理212

17.3 溶栓治疗的病例选择和疗效标准213

17.4 溶栓药物214

17.5 溶栓药物的评价标准225

17.6 溶栓治疗的改进措施225

17.7 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溶栓辅助药物227

18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开放和组织再灌注233

18.1 GUSTO-Ⅰ研究与梗死相关动脉开放233

18.2 早期再灌注234

18.3 完全再灌注234

18.4 持续再灌注235

18.5 有效再灌注的标志235

18.6 抗栓辅助治疗237

18.7 药物-侵入性策略与再灌注237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治疗240

19.1 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机制240

19.2 阿司匹林241

19.3 ADP受体拮抗剂247

19.4 噻氯匹定247

19.5 氯吡格雷250

19.6 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256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床边血小板功能检测267

20.1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疗效267

20.2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安全性268

20.3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存在的问题269

20.4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药代动力学269

20.5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监测270

20.6 血小板受体激动剂272

20.7 血小板功能检测273

20.8 阿司匹林抵抗278

20.9 氯吡格雷与他汀类药物间的相互作用278

20.10 氯吡格雷抵抗的检测278

2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栓治疗280

21.1 抗凝治疗280

21.2 抗凝在STEMI治疗中的地位284

21.3 抗血小板治疗285

21.4 抗血小板在STEMI治疗中的地位287

2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床边抗凝监测293

22.1 合理的抗凝监测293

22.2 传统的中心实验室检测存在的问题294

22.3 床旁抗凝监测295

22.4 监测普通肝素的设备296

22.5 监测低分子肝素的设备297

22.6 监测直接凝血酶拮抗剂的设备298

22.7 溶栓评价系统及蛇毒凝血时间测试卡299

22.8 PCI过程中ACT的监测299

22.9 PCI过程中床边抗凝监测的临床研究300

22.10 床边APTT监测的临床研究302

23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衰竭和心源性休克306

23.1 泵功能衰竭306

23.2 心源性休克309

23.3 继发于心肌梗死机械并发症的心源性休克312

23.4 右室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313

24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315

24.1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机制及病理生理315

24.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急性期/入院前的心律失常316

24.3 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心律失常316

25 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及外科手术治疗332

25.1 左室室壁瘤332

25.2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337

25.3 心室游离壁破裂341

25.4 室间隔穿孔342

26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347

26.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原理347

26.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发展简史347

26.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生理学效应348

26.4 主动脉内反搏球囊的植入方法及管理350

26.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350

27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调脂治疗352

27.1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357

27.2 斑块破裂和炎症反应359

27.3 斑块的稳定360

27.4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360

27.5 调脂治疗的目标364

27.6 饮食治疗368

27.7 运动369

27.8 药物治疗369

28 激光心肌打孔心肌血运重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377

28.1 激光心血管重建术的分类377

28.2 激光的光源种类和打孔特点377

28.3 经皮心内膜激光心血管重建术(PTMR)适应证377

28.4 经皮心内膜激光心血管重建术(PTMR)禁忌证378

28.5 术前准备378

28.6 操作方法378

28.7 作用机制378

28.8 展望379

29 干细胞移植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381

29.1 干细胞移植的供体细胞类型381

29.2 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基础研究进展383

29.3 干细胞移植的作用机制384

29.4 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386

29.5 展望388

30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脏康复391

30.1 住院期心脏康复391

30.2 出院前运动试验394

30.3 出院后的心脏康复策略396

31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简介404

31.1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处理404

31.2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内急救和治疗405

31.3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407

31.4 急性心肌梗死的恢复期处理及二级预防410

31.5 处理好指南与临床实践的关系412

32 急性心肌梗死的床边血流动力学监测413

32.1 肺动脉漂浮(Swan-Ganz)导管413

32.2 动脉压监测419

32.3 中心静脉压监测420

33 急性冠脉综合征常用药物421

33.1 抗心肌缺血药物422

33.2 抗血小板药物430

33.3 抗凝药物431

33.4 调脂药物432

33.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433

33.6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436

34 急性心肌梗死后微循环障碍的评估及治疗444

34.1 无复流的定义444

34.2 冠脉微循环的概念444

34.3 冠脉微循环异常的病理生理444

34.4 无复流的机制445

34.5 冠脉微栓塞在无复流形成中的作用446

34.6 微循环障碍的危险因素448

34.7 检测微循环障碍的常用方法448

34.8 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相关因素452

34.9 无复流的治疗452

34.10 无复流的预防456

34.11 展望456

35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异同458

35.1 定义和分类458

35.2 病理生理459

35.3 临床特征461

35.4 药物治疗463

35.5 临床预后465

36 急性冠脉综合征易损斑块的检测与评估468

36.1 易损斑块468

36.2 易损斑块的检测技术473

36.3 易损斑块检测方法的进展482

36.4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展望483

37 核素显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485

37.1 心肌灌注显像485

37.2 心脏功能测定492

37.3 心肌代谢显像495

38 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449

38.1 急诊超声心动图499

38.2 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肌缺血500

38.3 超声定量评价心室壁运动状况的技术502

38.4 心肌超声造影504

38.5 药物负荷超声检测存活心肌506

38.6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507

38.7 实时心肌声学造影(MCE)508

38.8 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510

38.9 测定冠脉血流储备510

38.10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511

39 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514

39.1 流行病学514

39.2 发病机制516

39.3 临床和影像学特征520

39.4 临床结局521

39.5 防治策略523

40 脑钠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538

40.1 B型利钠肽(BNP)简述538

40.2 心肌缺血时BNP的病理生理542

40.3 BNP与ST段抬高心肌梗死543

40.4 BNP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545

40.5 BNP对正常人群预后的预测价值548

40.6 展望548

41 炎症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551

41.1 炎症与动脉硬化性疾病551

41.2 炎性标志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554

41.3 CDC/AHA有关炎性标志物和心血管疾病的指南566

42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方式的经济学分析569

42.1 医疗卫生经济学分析的常用方法569

42.2 卫生经济学分析的一些原则570

42.3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疗措施的经济学分析570

43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地区差异576

43.1 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地区差异576

43.2 地区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579

43.3 临床转归的差异580

43.4 影响开展介入治疗的原因581

44 冠心病报告卡及质量控制584

44.1 全面质量控制的概念585

44.2 质量控制的方法585

44.3 冠心病报告卡内容的设计586

44.4 急性心肌梗死报告卡587

44.5 冠状动脉成形术报告卡588

44.6 质量控制结果的比较588

44.7 影响质量控制数据结果的因素588

44.8 网络为基础的报告卡系统595

44.9 报告卡系统有助于改善结果吗595

44.10 冠心病报告卡质量评价系统595

44.11 冠心病报告卡质量评价系统的展望5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