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脑血管病热点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脑血管病热点与实践
  • 李作汉,陈光辉,王岚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5370083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89页
  • 文件大小:282MB
  • 文件页数:606页
  • 主题词:脑血管疾病-诊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脑血管病热点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脑血流与脑代谢2

第一节 脑血流的基础概念2

一、脑血流动力学2

二、血液流变学6

三、脑循环的调控机制10

四、CBF变化的影响因素13

第二节 脑代谢的基础概念16

一、脑代谢的重要指标16

二、脑代谢重要的代谢途径17

三、脑结构成分与代谢21

四、CBF-代谢耦联24

第三节 脑血流与代谢的检测技术28

一、放射性核素脑显像技术28

二、脑灌注成像技术30

三、功能MRI技术31

四、脑血管成像技术32

五、血管超声技术34

第二章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现状37

第一节 概述37

第二节 脑血管病的流行特点38

一、死亡率38

二、发病率41

三、患病率45

四、死亡率变化趋势45

五、脑卒中亚型分布46

六、性别与年龄分布差异48

七、地理分布差异48

第三节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49

一、高血压50

二、心脏病53

三、糖尿病53

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3

五、血脂异常54

六、其他危险因素55

第四节 危险因素干预试验及预防对策58

一、国外研究进展58

二、国内研究进展60

第三章 脑动脉粥样硬化67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67

一、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假说67

二、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反应70

三、动脉粥样硬化与颅内血管狭窄71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的血生化标志物72

一、炎症相关标志物72

二、具有脂质氧化特征的标志物76

三、其他生物标志物80

四、展望81

第三节 颈部血管彩色双功超声技术的应用81

一、颈动脉粥样硬化82

二、颈动脉夹层87

三、颅内动脉瘤88

四、后循环缺血88

五、先天性椎动脉疾病90

六、椎动脉型颈椎病90

第四节 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应用90

一、TCD的临床应用优势91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的主要参数92

三、血流速度异常的临床意义93

四、脑血流微栓子监测96

五、缺血性脑血管病98

六、大动脉炎103

七、脑底异常血管网病103

八、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103

九、脑出血104

第五节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的药物治疗106

一、控制高血压106

二、治疗高脂血症108

三、糖尿病的治疗110

四、戒烟110

五、抗血小板和抗栓治疗110

第六节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的外科或血管内治疗113

一、外科治疗113

二、血管介入治疗114

三、颅内外血管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119

第四章 缺血性脑血管病125

第一节 局灶性缺血性卒中125

一、缺血性卒中的动物模型125

二、缺血性卒中后脑损伤的发病机制135

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153

四、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抗凝、抗血小板及降纤治疗166

五、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医疗管理175

六、缺血性卒中脑保护研究188

七、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压管理196

八、缺血性卒中的预后评价204

第二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临床亚型214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14

二、基底动脉闭塞219

三、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26

四、缺血性脑白质疏松231

五、脑分水岭梗死237

第三节 脑侧支循环与缺血性卒中247

一、脑侧支循环的定义及意义247

二、脑侧支循环的代偿途径248

三、病理状态下常见侧支循环血管的变化251

四、脑侧支循环功能的影像学检查与评估254

五、脑侧支循环的治疗目标和可能策略256

第四节 全脑缺血257

一、全脑缺血的动物模型257

二、全脑缺血后脑损伤的发病机制259

三、心跳呼吸骤停后脑损伤的医疗管理267

第五节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272

一、大脑静脉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特点272

二、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73

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理特征275

四、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276

五、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279

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及预后281

第六节 脑小血管病283

一、变性性脑小血管病284

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285

三、伴皮质下梗死和脑白质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288

四、伴皮质下梗死和脑白质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291

五、伴视网膜病的脑小血管病293

六、弥漫性血管角质瘤病295

七、伴乳酸酸中毒-卒中样发作的线粒体脑肌病296

八、COL4A1突变的脑小血管病300

第七节 颅颈动脉夹层303

一、颅颈动脉夹层的分类及流行病学304

二、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305

三、颅颈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307

四、颅颈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309

五、颅颈动脉夹层的治疗313

六、预后及研究目标314

第八节 颅内动脉扩张延长症314

一、病因及病理学改变315

二、诊断标准及临床316

三、治疗与预后318

第五章 出血性脑血管病322

第一节 脑出血322

一、脑出血动物模型322

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327

三、脑出血后脑损伤机制的研究现状333

四、脑出血的内科管理335

五、脑出血的外科治疗344

六、脑出血的预后评价346

第二节 自发性脑室出血349

一、自发性脑室出血的病因和病理349

二、自发性脑室出血的诊断351

三、自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352

第三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352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352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57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361

四、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367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376

第四节 淀粉样脑血管病383

一、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384

二、淀粉样脑血管病的病理改变385

三、淀粉样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386

第六章 儿童脑血管病392

第一节 概述392

一、儿童脑血管的发育特点392

二、儿童脑血管病的发病趋势393

第二节 儿童脑血管病的临床393

一、儿童脑血管病的分类和疾病特征393

二、儿童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396

第三节 主要危险因素与各类脑血管病398

一、心脏病398

二、镰状细胞病398

三、血友病及其他凝血障碍399

四、血小板异常400

五、脑底异常血管网病400

六、高胱氨酸尿症401

七、脑静脉异常402

八、伴乳酸酸中毒-卒中样发作的线粒体脑肌病402

九、其他代谢性疾病402

十、动脉瘤402

第四节 儿童脑血管病的治疗策略403

一、急性期综合管理403

二、儿童脑血管病个体化治疗策略403

第七章 青年脑卒中408

第一节 心脏疾病与青年脑卒中408

一、作为潜在心源性栓子而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408

二、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引起的缺血性卒中410

第二节 血管疾病与青年脑卒中410

第三节 血液系统疾病与青年脑卒中411

一、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病411

二、引起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病412

三、由其他血液成分引起的青年卒中——抗磷脂抗体综合征413

第四节 结缔组织病与青年脑卒中414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414

二、血管炎病414

三、类风湿关节炎414

第五节 妊娠及产后脑卒中414

一、动脉系统缺血性脑卒中415

二、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416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417

四、脑出血418

五、脑血管病相关综合征418

第六节 偏头痛与青年脑卒中422

第八章 性别与脑血管病425

第一节 性别差异的临床研究425

一、卒中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426

二、卒中药物治疗的性别差异426

三、卒中影像学检查及介入、手术等治疗的性别差异427

四、卒中后并发症及预后的性别差异428

第二节 性别特异性的分子机制及作用靶点429

一、与细胞死亡相关的性别特异性分子机制429

二、与性激素相关的分子机制及作用靶点430

第三节 性激素在脑血管病中的作用433

第四节 未来研究展望434

第九章 神经影像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436

第一节 神经影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436

一、神经影像技术对脑缺血半暗带的检测436

二、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超早期诊断439

三、不同机制的脑梗死神经影像学表现444

第二节 神经影像技术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445

一、脑动静脉畸形445

二、脑动脉瘤453

三、自发性脑出血461

四、脑微出血466

第三节 神经影像技术对脑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468

一、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468

二、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473

第十章 脑电活动检查与脑卒中482

第一节 概述482

第二节 脑电图在临床脑血管病中的应用483

一、脑电图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483

二、脑电图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486

三、脑卒中后癫痫的脑电图486

四、脑卒中昏迷的脑电图487

第三节 脑诱发电位在临床脑血管病中的应用488

一、视觉诱发电位(VEP)488

二、听觉诱发电位(AEP)489

三、体感诱发电位(SEP)489

四、运动诱发电位(MEP)490

五、事件相关电位(ERP)491

第十一章 脑血管病治疗研究热点493

第一节 预处理及后处理对脑保护的作用493

一、研究中常用的预处理方法494

二、预处理脑保护作用的机制498

三、预处理对脑保护的临床相关性研究499

四、后处理的脑保护作用500

五、未来展望501

第二节 急性脑血管病低温治疗的研究进展501

一、概述501

二、低温治疗的诱导方法及体温监测502

三、低温脑保护作用的机制503

四、低温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504

五、低温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及利弊权衡506

六、未来展望507

第三节 细胞治疗卒中对功能康复的影响508

一、卒中治疗的新策略——细胞治疗508

二、卒中后的神经再生509

三、脑卒中细胞治疗的细胞来源511

四、脑卒中的干细胞治疗513

第十二章 卒中单元521

第一节 卒中单元的建立521

一、卒中服务模式的演变521

二、卒中单元模式522

三、卒中单元的建立和实施523

第二节 卒中单元的监护和管理529

一、卒中监护病房530

二、常见并发症的处理535

第三节 卒中单元内的康复治疗552

一、肢体康复553

二、语言功能康复560

三、心理评定及康复569

第四节 脑卒中的远程医疗管理5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