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固态电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固态电化学
  • 杨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27603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48页
  • 文件大小:202MB
  • 文件页数:464页
  • 主题词:电化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固态电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6

参考文献6

第2章 固态电极/电解质材料制备方法与技术8

2.1 气相制备法8

2.1.1 化学气相沉积法8

2.1.2 磁控溅射法12

2.1.3 原子层沉积法14

2.2 液相制备法16

2.2.1 溶胶凝胶法16

2.2.2 水热/溶剂热合成法20

2.2.3 共沉淀法23

2.2.4 熔盐生长法25

2.3 固相制备法26

2.3.1 粉末固相法26

2.3.2 燃烧法27

2.3.3 机械合金法28

2.4 球形颗粒制备方法29

2.4.1 络合沉淀生长法30

2.4.2 喷雾干燥造粒法31

2.5 相关实验技术33

2.5.1 高温技术33

2.5.2 气氛控制34

2.5.3 分离与纯化技术35

参考文献36

第3章 固态材料结构基础38

3.1 晶体的对称38

3.1.1 对称要素39

3.1.2 对称要素组合定理和点群、空间群42

3.1.3 晶体定向和符号46

3.1.4 空间格子48

3.2 晶体化学51

3.2.1 化学键51

3.2.2 紧密堆积原理53

3.2.3 鲍林法则54

3.2.4 常见结构现象55

3.2.5 晶体场理论57

3.3 晶体结构60

3.3.1 典型晶体结构60

3.3.2 常见锂电池材料相关晶体结构78

3.4 X射线衍射技术86

3.4.1 连续X射线和特征X射线86

3.4.2 X射线衍射波长的选择92

3.4.3 倒易格子和反射球96

3.4.4 影响X射线衍射强度的各种因素98

3.5 结构表征101

3.5.1 X射线物相分析101

3.5.2 粉末衍射图谱的指标化102

3.5.3 空间群的确定106

3.5.4 粉末X射线衍射法晶体结构的测定110

3.5.5 CIF数据文件113

参考文献116

第4章 缺陷化学基础及其应用118

4.1 引言118

4.1.1 缺陷形成能118

4.1.2 缺陷的分类119

4.2 点缺陷的分类和表示方法120

4.2.1 本征缺陷120

4.2.2 非本征缺陷(杂质缺陷)121

4.2.3 非化学计量缺陷122

4.2.4 缺陷缔合与缺陷簇122

4.3 点缺陷的表示方法123

4.3.1 克罗格-明克符号123

4.3.2 缺陷反应式的书写原则124

4.4 固溶体及补偿机制125

4.4.1 离子补偿机制126

4.4.2 电子补偿机制128

4.5 缺陷浓度的影响因素(分压、掺杂等)130

4.5.1 缺陷的形成与平衡130

4.5.2 本征缺陷的缺陷反应与平衡130

4.5.3 掺杂对缺陷浓度的影响131

4.5.4 分压对缺陷浓度的影响132

4.6 缺陷表征方法133

4.6.1 X射线粉末衍射(XRD)134

4.6.2 密度测量135

4.6.3 热分析技术(DTA/DSC)136

4.6.4 电子自旋共振136

4.6.5 电子显微技术137

4.7 电化学相关材料中缺陷结构的分析实例138

4.7.1 LiFePO4正极材料的缺陷化学138

4.7.2 FePO4的缺陷化学139

参考文献140

第5章 固态电子结构和电子电导基础141

5.1 能带的概念141

5.2 金属、半导体、绝缘体、半金属、half-metal144

5.3 材料中原子的相互作用力、杂化轨道145

5.4 电子有效质量、电子状态密度149

5.5 费米能级、费米分布函数151

5.6 Jahn-Teller效应152

5.7 电极材料中电子电导的经典理论153

5.8 玻尔兹曼方程和金属电导155

5.9 纳米材料的特性、非晶体、玻璃碳156

5.10 表面电子态和界面态158

5.11 铁磁性、反铁磁性和亚铁磁性159

5.12 典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子结构160

5.12.1 LiCoO2(R3m)材料161

5.12.2 LiMn2O4(Fd3m)材料163

5.12.3 LiFePO4(Pnma)材料165

5.12.4 Li2FeSiO4(空间群P21/n)材料167

5.13 典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导169

参考文献171

第6章 固态离子输运过程及其特性173

6.1 扩散的概念——布朗运动与扩散173

6.2 描述扩散的理论模型Fick定律174

6.3 固体中原子/离子扩散过程的基本分析176

6.4 固体中离子扩散的机制178

6.5 扩散的类型及特点180

6.6 复杂体系及界面体系的离子扩散特征182

6.7 电子电导与离子电导的特性与区分185

6.8 固体中原子/离子扩散的相关因子186

6.9 离子扩散过程的影响因素(温度及压力的影响)188

6.10 外场作用下离子的扩散过程189

6.11 固态离子扩散特性及其应用193

6.12 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与研究方法194

6.12.1 示踪原子法195

6.12.2 同位素标记——二次离子质谱法196

6.12.3 核磁共振技术196

6.12.4 直流法测定电导率及离子扩散系数200

6.12.5 交流阻抗方法202

6.13 固态材料中离子电化学扩散系数的测定204

参考文献206

第7章 无机固体电解质材料及其应用208

7.1 无机固体Li+导体208

7.1.1 LISICON型固体电解质209

7.1.2 NASICION型固体电解质209

7.1.3 钙钛矿型固体电解质211

7.1.4 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213

7.1.5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218

7.1.6 其它类型的固体电解质221

7.2 钠离子导体材料222

7.2.1 β-氧化铝222

7.2.2 NASICON材料224

7.2.3 应用225

7.3 无机质子导体材料229

7.3.1 固体无机酸型质子导体230

7.3.2 钙钛矿型氧化物质子导体231

7.3.3 其它材料233

7.3.4 应用235

参考文献237

第8章 聚合物电解质244

8.1 引言244

8.2 聚合物电解质的分类及其特点244

8.3 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及离子输运机理247

8.3.1 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247

8.3.2 聚合物电解质中离子的输运机理249

8.4 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252

8.4.1 PEO体系252

8.4.2 离子橡胶254

8.4.3 其它基于E-O氧化乙烯单元的聚合物电解质254

8.5 胶体电解质体系256

8.5.1 增塑型聚合物电解质256

8.5.2 胶体聚合物电解质257

8.6 聚合物电解质的应用260

8.6.1 在锂离子电池上的应用260

8.6.2 在锂空气电池上的应用260

8.6.3 在电致变色器件中的应用261

8.6.4 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262

8.6.5 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262

参考文献262

第9章 嵌脱反应与锂离子电池266

9.1 引言266

9.2 嵌入脱出反应热力学267

9.2.1 吉布斯相律267

9.2.2 锂离子的嵌入脱出热力学267

9.2.3 点阵气体模型269

9.2.4 影响嵌入脱出反应的因素271

9.3 嵌入脱出反应动力学275

9.3.1 离子在材料中的迁移表征276

9.3.2 材料中的离子自扩散277

9.3.3 离子浓度对扩散的影响277

9.3.4 化学扩散系数的电化学测定方法280

9.4 实用电极材料的嵌脱过程284

9.4.1 石墨类电极材料284

9.4.2 LiCoO2电极材料287

9.4.3 三元电极材料290

9.4.4 LiMn2O4电极材料294

9.4.5 LiFePO4电极材料296

9.4.6 Li4Ti5O12电极材料299

参考文献302

第10章 氧离子导体及其应用308

10.1 引言308

10.2 氧离子导体结构及传输特性308

10.2.1 萤石结构材料309

10.2.2 氧缺陷钙钛矿结构氧化物314

10.2.3 钼酸镧(La2Mo2O9)基氧化物320

10.2.4 磷灰石结构固体电解质321

10.3 氧离子导体的应用322

10.3.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322

10.3.2 致密陶瓷透氧膜反应器329

10.3.3 氧传感器333

参考文献336

第11章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理论模拟343

11.1 材料模拟计算的理论基础343

11.2 密度泛函理论344

11.2.1 Kohn-Sham方程344

11.2.2 局域密度近似和广义梯度近似345

11.2.3 Kohn-Sham方程的解法346

11.2.4 总能量349

11.3 经典分子动力学和Car-Parrinello方法349

11.4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电压平台的计算351

11.5 锂离子脱嵌过程中的相稳定性及结构演化353

11.6 材料相变的理论描述355

11.7 电极材料的稳定性分析357

11.8 电极材料中的离子迁移360

11.9 电极材料的结构预测方法362

11.9.1 结构单元网络搜索方法362

11.9.2 用于晶体结构预测的自适应的遗传算法363

11.9.3 基于材料中“结构单元”的结构预测方法366

参考文献366

第12章 固态电极/电解质材料的表征技术368

12.1 电化学表征技术368

12.1.1 循环伏安(CV)法368

12.1.2 交流阻抗(AC)法370

12.1.3 恒电流间歇滴定(GITT)法374

12.2 光子衍射技术378

12.2.1 X射线衍射技术378

12.2.2 中子衍射技术383

12.3 高分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技术386

12.3.1 高分辨扫描电镜386

12.3.2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技术387

12.4 热分析396

12.4.1 热分析方法介绍396

12.4.2 热分析实验条件选择397

12.4.3 热分析方法在锂离子电池体系中的应用398

12.5 微分电化学质谱401

12.5.1 DEMS介绍401

12.5.2 DEMS应用402

12.6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技术406

12.6.1 固体核磁共振介绍406

12.6.2 固体核磁共振在锂离子电池材料微观结构分析中的应用408

12.6.3 动力学研究412

12.6.4 核磁共振成像(NMRI)技术416

12.7 扫描微探针技术416

12.7.1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416

12.7.2 原子力显微镜(AFM)424

12.8 原位红外和拉曼光谱技术429

12.8.1 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简介429

12.8.2 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简介430

12.8.3 原位红外和拉曼光谱技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431

参考文献435

索引4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