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经济理论新探与中国西部大开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茶洪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587129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学-研究;西部大开发(中国)-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区域经济理论新探与中国西部大开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摘要1
第1章 引论1
1.1 问题的提出1
1.1.1 为何要这样选题1
1.1.2 研究意义6
1.2 内容结构及研究方法8
1.2.1 内容结构8
1.2.2 研究方法11
第2章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17
2.1 均衡发展理论的几种主要观点17
2.1.1 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19
2.1.2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23
2.1.3 斯特里顿的“动态的平衡增长”理论25
2.1.4 对平衡增长理论的简要评价27
2.2 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实践述评29
2.2.1 历史留给新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遗产29
2.2.2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实践述评30
第3章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37
3.1 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几种主要观点37
3.1.1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38
3.1.2 缪尔达尔的“循环与累积因果关系”原理41
3.1.3 赫尔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43
3.1.4 倒“U”型理论:从非均衡极化走向均衡47
3.1.5 对非均衡增长理论的简要评价50
3.2 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实践述评53
3.2.1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提出的历史背景53
3.2.2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实践述评55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种理论:非均衡协调发展60
4.1 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的提出60
4.1.1 理论形成的依据60
4.1.2 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的基本涵义66
4.1.3 相关重要概念的阐释68
4.2 非均衡协调发展运行机制74
4.2.1 市场调节机制75
4.2.2 政府宏观调控职能76
4.2.3 法律保障制度77
4.3 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78
4.3.1 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79
4.3.2 为制定区域政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80
4.3.3 在区域发展理论中应用和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思想81
4.3.4 构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82
第5章 西部大开发历史回眸83
5.1 旧中国时代的西部开发84
5.1.1 历代封建王朝开发西部的主要举措85
5.1.2 孙中山关于西部开发的战略构想95
5.2 新中国成立后西部开发的三次浪潮99
5.2.1 第一次开发浪潮:改变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畸形区域经济格局99
5.2.2 第二次开发浪潮:以三线建设为重点构筑战略大后方101
5.2.3 第三次大开发浪潮:迈向现代化强国的新篇章103
5.2.4 非均衡协调发展:新世纪西部大开发的必由之路107
第6章 不发达地区开发的国际比较和启示111
6.1 不发达地区开发的国际比较111
6.1.1 美国西部开发112
6.1.2 苏联时期的西伯利亚开发118
6.1.3 日本北海道开发125
6.2 国外不发达地区开发经验教训的启示129
6.2.1 立法先行,为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保障129
6.2.2 必须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优先突出的地位130
6.2.3 必须十分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130
6.2.4 依靠教育科技促进开发131
6.2.5 充分发挥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主导作用132
6.2.6 在区域开发中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33
第7章 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西部大开发路径探索134
7.1 以工业化为主线,把富民兴区作为根本目标134
7.1.1 以工业化为主线,加快城市化发展134
7.1.2 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富民兴区第一要务138
7.2 发挥政府与市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142
7.2.1 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142
7.2.2 必须科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144
7.3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是“先行官”145
7.3.1 基础设施先行发展145
7.3.2 生态环境优先建设148
7.4 加快进行制度创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151
7.4.1 加快进行制度创新151
7.4.2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155
7.5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157
7.5.1 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产业158
7.5.2 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产业159
7.5.3 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161
7.5.4 利用地缘优势,大力发展边境贸易产业162
7.5.5 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63
7.6 一定要加大教育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165
7.6.1 西部地区教育科技发展概况165
7.6.2 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166
7.7 尽快制定《西部开发促进法》,以立法保障西部大开发169
7.7.1 充分认识立法保障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169
7.7.2 尽快使西部大开发步入法制化轨道170
7.8 实行积极有效的财政倾斜、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政策171
7.8.1 财税倾斜优惠政策172
7.8.2 金融扶持政策175
7.9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动力176
7.9.1 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177
7.9.2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大开放促大开发177
附录1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成效与面临的挑战179
附录2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185
参考文献192
后记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