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2299079.jpg)
- 郑师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978750353706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84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思想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编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体系的形成3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孕育3
一、民国初年文化变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
(一)欧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3
(二)新文化运动的分化7
(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1
二、早期共产党人的文化思想15
(一)唯物史观与文化观16
(二)中西文化观21
(三)“行向新文化的道路”25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探索31
一、全面奏响的文化战歌31
(一)“唯物辩证法风靡了全国”32
(二)认清中国社会性质的理论指南43
(三)“普罗文化之天下”57
(四)苏区的文化教育政策63
二、文化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70
(一)清除“左”倾关门主义71
(二)新启蒙运动的倡导75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的形成88
一、抗战初期中共文化思想的变化88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任务的提出88
(二)宣传爱国主义与强调文化的民族性94
(三)文化教育为抗战服务之转变97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的形成99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的形成99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的基本内涵110
三、延安之光121
(一)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121
(二)文艺创作的繁荣125
(三)延安史学的兴盛129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133
(五)边区教育的成就137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进一步发展145
一、两个中国命运决战下文化思想建设的总目标145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与毛泽东思想领导地位的确立146
(二)“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新提法151
(三)团结、争取和教育知识分子政策的进一步确立和推行154
二、新形势下对未来执政党任务和国家建设的思考161
(一)从学习《甲申三百年祭》到破解“历史周期率”161
(二)重视历史文物的保护170
(三)文艺界大军的会师:新民主主义文化胜利历程的折射173
第二编 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探索183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向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转变183
一、新中国文化思想发展方向的确定184
二、破旧与立新186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86
(二)构建新中国的教育体系189
(三)成立新中国的文化传播和科学研究机构194
(四)在文学艺术界进行“三改”,建设新中国的文学艺术195
(五)移风易俗200
三、文化思想建设效法苏联的利弊得失202
(一)“在全国掀起一个学习苏联的高潮”202
(二)文学艺术界效法苏联:确立作家须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创作的原则204
(三)教育界效法苏联:从体制、学制到教材207
(四)得失利弊209
四、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与文化思想领域里的波澜211
(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发动211
(二)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215
(三)对俞平伯的批判217
(四)对胡适的批判220
(五)对胡风的批判221
五、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向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过渡225
第二章 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建设的初步探索231
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任务231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232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任务235
二、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建设的初步成果238
(一)知识分子政策的新变化238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242
(三)“古今中西”文化关系的阐释252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曲折发展257
一、阶级斗争理论对中共文化思想的影响257
(一)中共和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理论的演变257
(二)反右派斗争与知识分子政策的逆转266
二、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调整272
(一)“大跃进”与“左”倾文化思潮272
(二)文化政策的调整280
(三)“向雷锋同志学习”288
(四)“两条腿走路”和“三并举”戏曲方针的文化阐释292
三、“左”倾文化思想趋向的加剧296
(一)中苏意识形态分歧及其对文化思想的影响296
(二)毛泽东对文艺界的“不满”和“担忧”301
(三)文化思想领域阴霾复起304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文化的严重挫折314
一、“左”倾思想的膨胀与“文化大革命”悲剧的发生314
(一)从批判一部历史剧开始的“文化大革命”314
(二)《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与极左文化思想的系统化320
二、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严重混乱324
(一)“破四旧”与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324
(二)“知识无用论”的泛滥328
(三)“样板戏”与文化专制主义332
(四)“以阶级斗争为纲”引领下的学术问题335
(五)“反帝”、“反修”与文化的自我封闭340
三、批判极左思潮与整顿思想在文化界的影响342
(一)批判极左思潮与整顿思想的形成342
(二)教育、文艺、科技等领域整顿思想的高扬345
第三编 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新发展357
第一章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357
一、“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357
(一)否定“两个凡是”与重新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57
(二)纠正“两个估计”与恢复高考360
(三)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363
(四)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36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形成367
(一)阐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368
(二)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370
(三)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7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丰富与发展373
(一)主题更加鲜明374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376
(三)“以德治国”思想的新时代内涵377
(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379
(五)“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81
四、中共十六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新发展384
(一)“科学发展观”384
(二)先进文化与执政兴国386
(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87
(四)“人才强国”战略389
(五)改革文化体制390
(六)促进和谐文化建设392
第二章 文化建设的新命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5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形成的思想渊源与现实原因395
(一)思想基础395
(二)时代要求399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构建401
(一)理论的初步形成401
(二)理论的丰富与发展407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境界411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413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414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419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423
(四)培育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25
第三章 文化使命的新表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431
一、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依据与意义431
(一)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432
(二)中共的文化使命434
(三)提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435
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439
(一)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439
(二)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440
三、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基本经验443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444
(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446
(三)改革文化体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447
(四)前瞻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447
四、提高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水平448
(一)用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扩大文化阵地449
(二)不断巩固和加强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449
(三)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