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儒学的开山之作 史幼波《周子通书》《太极图说》讲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儒学的开山之作 史幼波《周子通书》《太极图说》讲记](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2378412.jpg)
- 史幼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ISBN:978751581501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周敦颐(1017~1073)-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儒学的开山之作 史幼波《周子通书》《太极图说》讲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这是怎样的一本书1
理学鼻祖周敦颐2
宋儒之学,入门皆禅3
心物相通,时空相通4
儒履、道冠、释袈裟5
南老太爷的高明处7
诚上第一:在天地间立个诚心9
正心诚意与明心见性10
安于吉凶,成就大道11
至善无善无不善12
人人都有做圣人的本钱14
一切都是因果16
九三精神最值得推崇17
诚下第二:天下归仁诚而已21
本光法师与方山易22
三教圣人,无非诚而已23
动静之中明体用24
不要蒙蔽自己心中的诚26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27
诚几德第三:本立而道生29
心念一动,善恶之几30
禅客相逢只弹指31
像德山禅师一样知几32
五常之义,人伦之本34
从一线生机到春光无限35
圣第四:圣人的神妙之处37
慎动第五:君子之道德41
道第六:道不远人45
从仁义中正到天人合一46
知道了,就要贯彻落实47
白居易与袁焕仙48
师第七:师道立则天下善51
师道尊严话三教52
从师卦中来看师德53
刚柔之中分善恶55
中庸岂是和稀泥56
南泉斩猫公案57
圣人立教,师道放光59
幸第八:闻过有幸,知耻后勇61
小过,飞鸟之象62
大过时,须浩然之气63
知耻近乎勇65
思第九:圣功之本,吉凶之几67
无思为本,思通为用68
无思而无不思70
卧轮与惠能72
神妙莫测是知几73
香严击竹公案75
如来禅与祖师禅77
志第十:志当存高远79
从士人到圣人80
重建“士”的精神81
在朝学伊尹83
在野学颜渊84
顺化第十一:垂衣裳而天下治87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88
人类永恒的理想89
康庄大道与击壤歌90
只见自己过,不见他人非92
治第十二:纯心为要,用贤宜急95
礼乐第十三:最高明的治理和教化99
君子无礼不动100
音乐对社会人心的影响101
务实第十四:进德修业,避虚就实105
为什么要逃名避世?106
眼球经济的时代108
谦谦君子,坦坦荡荡108
爱敬第十五:学人所长,悉有众善111
诤友才是真朋友112
原罪与业力113
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115
动静第十六:阴阳五行,神妙万物117
动与静的对照118
如如不动之谓神119
每一句都直指心性120
这个究竟是什么121
谁与万物为一体123
水与火的交融124
中国传统学术的根本线索125
乐上第十七:礼乐与世道盛衰127
三纲正,九畴叙128
九个关键词——五行与五事130
九个关键词——八政131
九个关键词——五纪、皇极、三德、稽疑132
九个关键词—庶征与福极133
音乐与社会人心134
流行音乐的时代精神136
乐中第十八:圣人作乐,天地大和139
乐下第十九:音乐与民风143
圣学第二十:万法归一学圣贤147
中国有大乘气象148
但得一,万事毕149
透网金麟, 以何为食150
镜子的照鉴功能151
大公无私乃圣人境界153
公明第二十一:外公内明,决疑生信155
心量放宽,公平中正156
疑破则明至157
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158
应该怀疑一切吗?159
理性命第二十二:刚柔阴阳,性相万化161
天理与性命162
一阴一阳之谓道163
知善知恶,为善去恶164
五行阴阳一合相165
一切源于当下一念167
颜子第二十三:孔颜之乐,乐在何处169
因何忘记人间富贵?170
内心富足,安贫乐道171
师友上第二十四:进德修业之大善缘175
天地乾坤的真精神176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176
良师益友最难得178
师友下第二十五:弥足珍惜师友缘181
过第二十六:君子闻过则喜185
势第二十七:顺天命,尽人事189
一切都是大势所趋190
乘势而为,应运而生192
把握先机,尽力而为193
文辞第二十八:道德弘文,相得益彰195
文学艺术的三重境界196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198
重文轻道的弊端199
圣蕴第二十九:天道无私,圣人无言203
儒家教育的基本原则204
道吾打死不说205
孔夫子也无话可说207
闻木樨香悟道209
鸟衔花落碧岩前209
德不配位的人生境况210
精蕴第三十:天地鬼神的奥秘213
闲坐小窗读周易214
易道三要素215
《易经》的衍变过程216
圣人精蕴,三教共崇218
岂止是五经之源220
《元包经》与来氏易221
乾损益动第三十一:不息于诚,如履薄冰223
让自己的一念之诚起作用224
损益之道的核心225
高高兴兴地接受损失226
下好损益这盘棋227
吉凶悔吝,心诚而后慎动228
家人睽复无妄第三十二:修齐治平之道231
治天下的根本与原则232
女人不是祸水234
二女同居不同心235
娶媳妇与治天下237
一阳来复守子时238
以诚心融化无妄之灾240
富贵第三十三:君子的价值观241
陋第三十四:圣道岂只是说说而已245
拟议第三十五:诚动变化,拟议而后行249
不着痕迹的诚心250
自净其意,心诚则灵251
动则变,变则化252
苍蝇不盯无缝蛋252
拟议以成其变化253
刑第三十六:春秋刑赏之慎治255
圣人也会杀人256
不能没有底线258
掌刑之职,不可轻授259
关于刑法的两个卦260
公第三十七:圣人之道,天地至公263
狠斗私字一闪念264
公心与菩提心265
转自己归山河大地266
认识生死一如的本质267
孔子上第三十八:春秋大法,万世之宜269
孔夫子的著作权270
微言大义,万世标杆271
孔子下第三十九:千古一人而已275
蒙艮第四十:始于诚,终于诚279
一始一终两卦象280
非诚勿启之蒙280
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282
停在该停的地方284
知止守中,从心所欲285
附录289
《太极图说》讲记290
后记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