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亚含油气区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亚含油气区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 何登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0775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460页
  • 主题词:含油气区-构造演化-研究-中亚;含油气区-油气聚集-研究-中亚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亚含油气区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中亚地区大地构造背景1

1.1 中亚地区大地构造1

1.1.1 中亚地区地理位置1

1.1.2 中亚地区大地构造位置2

1.2 中亚地区地球物理场3

1.2.1 哈萨克斯坦构造域地球物理场3

1.2.2 图兰-斯基夫地台地球物理场7

1.3 中亚地区构造单元划分12

1.3.1 两条重要缝合带12

1.3.2 哈萨克斯坦构造域构造单元划分23

1.3.3 图兰-斯基夫地台构造单元划分26

参考文献35

第2章 中亚地区大地构造演化40

2.1 古亚洲洋/原特提斯洋演化阶段40

2.1.1 寒武纪40

2.1.2 奥陶纪41

2.1.3 志留纪44

2.1.4 泥盆纪45

2.1.5 石炭纪48

2.1.6 二叠纪50

2.2 古-新特提斯洋演化阶段53

2.2.1 二叠纪—三叠纪53

2.2.2 早-中侏罗世54

2.2.3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55

2.2.4 晚白垩世57

2.2.5 古新世—始新世57

2.2.6 渐新世—中新世59

2.2.7 中新世末期—第四纪59

2.3 陆内构造演化60

2.3.1 中生代60

2.3.2 新生代65

2.4 小结66

参考文献69

第3章 阿姆河盆地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73

3.1 阿姆河盆地构造特征73

3.1.1 阿姆河盆地大地构造背景73

3.1.2 阿姆河盆地地层系统75

3.1.3 阿姆河盆地断裂系统85

3.1.4 阿姆河盆地地质结构与构造单元89

3.1.5 阿姆河盆地构造-沉积演化94

3.2 阿姆河盆地油气地质条件105

3.2.1 阿姆河盆地油气成藏要素105

3.2.2 阿姆河盆地油气成藏作用115

3.2.3 阿姆河盆地含油气系统119

3.3 阿姆河盆地气田地质特征125

3.3.1 阿姆河盆地气田分区126

3.3.2 中央卡拉库姆含气区126

3.3.3 别乌尔杰希克-希文含气区126

3.3.4 扎翁古兹-卡拉比尔含气区130

3.3.5 恰尔召乌气区130

3.3.6 穆尔加布含气区133

3.3.7 巴德赫兹-卡拉比尔含气区134

3.3.8 布哈拉-希文含油气区136

3.3.9 大气田特征142

3.4 阿姆河盆地油气成藏组合与勘探方向144

3.4.1 中-下侏罗统碎屑岩油气成藏组合145

3.4.2 上侏罗统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146

3.4.3 下白垩统碎屑岩油气成藏组合150

3.5 阿姆河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153

3.5.1 烃源岩153

3.5.2 储集层154

3.5.3 区域盖层控制油气的层系分布154

3.5.4 蒸发岩区域盖层和深大断裂控制盐上层系油气的分布区域155

3.5.5 有利储集带和古隆起构造控制盐下层系油气的分布区域156

参考文献157

第4章 曼格什拉克盆地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160

4.1 曼格什拉克盆地构造特征160

4.1.1 曼格什拉克盆地大地构造背景160

4.1.2 曼格什拉克盆地构造-沉积演化162

4.1.3 曼格什拉克盆地地层系统164

4.2 曼格什拉克盆地油气地质条件167

4.2.1 曼格什拉克盆地油气成藏要素167

4.2.2 曼格什拉克盆地油气成藏作用170

4.3 曼格什拉克盆地油气田地质特征172

4.3.1 热蒂巴伊油田172

4.3.2 乌津油田173

4.3.3 顿加油田174

4.3.4 坚格带油环凝析气田175

4.3.5 奥伊马沙油田176

4.4 曼格什拉克盆地油气勘探潜力177

参考文献178

第5章 北乌斯秋尔特盆地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180

5.1 北乌斯秋尔特盆地构造特征180

5.1.1 北乌斯秋尔特盆地大地构造背景180

5.1.2 北乌斯秋尔特盆地地层系统183

5.1.3 北乌斯秋尔特盆地构造单元划分185

5.1.4 北乌斯秋尔特盆地构造演化185

5.1.5 布扎奇地区沉积演化191

5.1.6 北乌斯秋尔特盆地含油气系统195

3.上三叠统—中侏罗统含油气系统197

5.2 北乌斯秋尔特盆地油气地质条件199

5.2.1 北乌斯秋尔特盆地油气成藏要素199

5.2.2 北乌斯秋尔特盆地油气成藏作用204

5.3 北乌斯秋尔特盆地油气田地质特征207

5.3.1 卡拉赞巴斯油田207

5.3.2 卡兰卡斯油田209

5.3.3 北乌斯秋尔特盆地大气田特征211

5.4 北乌斯秋尔特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211

参考文献213

第6章 滨里海盆地天然气田地质特征与主控因素214

6.1 构造特征214

6.1.1 大地构造位置214

6.1.2 地层发育特征215

6.1.3 构造-沉积演化219

6.1.4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226

6.1.5 盆地沉降史与成因机制228

6.2 油气地质特征230

6.2.1 烃源岩特征230

6.2.2 储集层、盖层及生-储-盖组合235

6.2.3 圈闭类型及形成机制240

6.2.4 油气运移聚集特征242

6.2.5 油气成藏组合244

6.3 天然气分布规律246

6.3.1 滨里海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246

6.3.2 典型气田分析248

6.3.3 滨里海盆地天然气分布主控因素252

6.3.4 有利区带预测254

参考文献256

第7章 南里海盆地天然气田地质特征与主控因素257

7.1 南里海盆地构造特征257

7.1.1 大地构造背景257

7.1.2 构造-地层层序258

7.1.3 地质结构与构造样式261

7.1.4 构造演化267

7.2 南里海盆地油气地质特征272

7.2.1 烃源岩272

7.2.2 储集体与储-盖组合275

7.2.3 油气聚集特征277

7.2.4 油气成藏组合279

7.2.5 油气分布特征281

7.3 小结287

参考文献288

第8章 塔吉克盆地构造演化与石油地质特征289

8.1 构造特征289

8.1.1 大地构造位置289

8.1.2 地层发育特征290

8.1.3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地质结构特征292

8.1.4 构造-沉积演化295

8.2 油气地质特征301

8.2.1 烃源岩与油气生成301

8.2.2 储集层302

8.2.3 盖层303

8.2.4 油气运移聚集特征304

8.2.5 油气成藏组合305

8.2.6 油气藏类型305

8.3 油气分布规律306

8.3.1 勘探历程306

8.3.2 典型油气田分析306

8.3.3 有利区带预测308

参考文献309

第9章 费尔干纳盆地天然气田地质特征与主控因素310

9.1 费尔干纳盆地构造特征310

9.1.1 大地构造背景310

9.1.2 构造地层层序311

9.1.3 地质结构与构造样式314

9.1.4 构造演化317

9.2 费尔干纳盆地油气地质特征319

9.2.1 烃源岩319

9.2.2 储集体与储盖组合321

9.2.3 油气聚集特征323

9.2.4 含油气系统325

9.2.5 油气分布特征326

9.3 小结333

参考文献334

第10章 楚河-萨雷苏盆地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335

10.1 楚河-萨雷苏盆地构造特征335

10.1.1 楚河-萨雷苏盆地大地构造背景335

10.1.2 楚河-萨雷苏盆地地层系统336

10.1.3 楚河-萨雷苏盆地构造单元338

10.1.4 楚河-萨雷苏盆地构造-沉积演化340

10.2 楚河-萨雷苏盆地油气地质条件342

10.2.1 楚河-萨雷苏盆地油气成藏要素342

10.2.2 楚河-萨雷苏盆地油气成藏作用347

10.2.3 楚河-萨雷苏盆地含油气系统348

10.3 楚河-萨雷苏盆地油气田地质特征348

10.3.1 楚河-萨雷苏盆地勘探现状348

10.3.2 楚河-萨雷苏盆地典型气田349

10.4 楚河-萨雷苏盆地油气分布规律352

参考文献352

第11章 南图尔盖盆地构造演化与石油地质特征353

11.1 构造特征353

11.1.1 大地构造位置353

11.1.2 构造-沉积演化特征354

11.1.3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357

11.2 油气地质特征359

11.2.1 烃源岩特征359

11.2.2 储集层、盖层及生-储-盖组合360

11.2.3 圈闭类型及形成机制362

11.2.4 油气运移聚集特征363

11.2.5 油气成藏组合365

11.3 油气分布特征366

11.3.1 南图尔盖盆地油气分布规律366

11.3.2 南图尔盖盆地典型油气田分析368

11.3.3 南图尔盖盆地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369

参考文献370

第12章 斋桑盆地构造-沉积演化与石油地质特征372

12.1 斋桑盆地地球物理场特征和构造单元划分373

12.1.1 斋桑盆地重力异常特征373

12.1.2 斋桑盆地据重力异常解释的断裂374

12.1.3 斋桑盆地构造单元划分374

12.2 斋桑地区地层特征376

12.2.1 斋桑地区地层划分376

12.2.2 斋桑盆地地震层序对比379

12.2.3 地层分布特征380

12.3 斋桑盆地构造特征383

12.3.1 斋桑盆地断裂特征383

12.3.2 斋桑盆地不整合特征384

12.3.3 斋桑盆地构造变形特征384

12.3.4 斋桑盆地构造演化389

12.4 斋桑盆地沉积充填演化394

12.4.1 二叠系沉积相及其分布394

12.4.2 侏罗系沉积相及其分布399

12.4.3 古近系沉积相及其分布401

12.5 斋桑盆地石油地质条件406

12.5.1 生油岩特征及其分布406

12.5.2 原油成因及来源406

12.5.3 油气成藏特征409

参考文献410

第13章 中亚地区沉积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类比与勘探潜力411

13.1 中亚沉积盆地构造区段的划分411

13.2 中亚沉积盆地的地层充填序列与构造-地层层序412

13.2.1 北区段413

13.2.2 南区段414

13.3 中亚沉积盆地的原型盆地演化序列415

13.3.1 中亚沉积盆地演化背景415

13.3.2 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前陆-拗陷型盆地417

13.3.3 裂谷-前陆型盆地417

13.3.4 被动大陆边缘-前陆-裂谷-拗陷型盆地418

13.3.5 被动边缘-裂谷-拗陷型盆地418

13.3.6 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前陆型盆地418

13.4 中亚沉积盆地的地质结构418

13.4.1 平面地质结构419

13.4.2 剖面地质结构421

13.5 中亚沉积盆地的生-储-盖组合422

13.5.1 烃源岩422

13.5.2 储集层424

13.5.3 盖层427

13.5.4 生-储-盖组合429

13.6 中亚沉积盆地的油气成藏作用431

13.6.1 北区段431

13.6.2 南区段432

13.7 中亚沉积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433

13.7.1 中亚地区油气分布特征433

13.7.2 中亚地区沉积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436

13.8 中亚含油气盆地的勘探潜力与有利勘探区带438

13.8.1 中亚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程度438

13.8.2 中亚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潜力439

13.8.3 中亚含油气盆地的有利勘探区带440

参考文献442

第14章 结束语4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