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3198464.jpg)
- 郭预衡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3571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85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600页
- 主题词:文学史-中国-古代-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先秦文学1
第一节 先秦文学概论1
一 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1
二 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7
第二节 神话9
一 神话的产生及其价值9
二 中国古代主要神话10
三 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与演变12
第三节 《诗经》14
一 《诗经》概说14
二 《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16
三 《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22
第四节 史家之文28
一 《尚书》28
二 《春秋》31
三 《国语》33
四 《左传》37
五 《战国策》42
第五节 诸子之文45
一 《论语》、《墨子》45
二 《老子》、《庄子》48
三 《孟子》、《荀子》54
四 《韩非子》、《吕氏春秋》59
第六节 楚辞与屈原63
一 楚文化与楚辞63
二 屈原和《离骚》65
三 屈原的其他作品70
四 屈原的影响和楚辞的流变75
第二章 秦汉文学78
第一节 秦汉文学概论78
第二节 秦统一后的文学83
一 刻石之文84
二 诏令奏议之文85
第三节 汉代的论说散文与史传散文86
一 论说散文86
二 史传散文之一——司马迁的《史记》90
三 史传散文之二——班固的《汉书》98
第四节 赋体文学的产生与演变102
一 骚体之赋102
二 散体之赋104
三 抒情写志之赋108
第五节 汉代的乐府民歌与文人诗歌109
一 乐府民歌109
二 文人诗歌120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126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论126
第二节 建安文学133
一 汉末的时代特点133
二 过渡期的作家曹操和孔融134
三 建安作家和曹氏兄弟139
第三节 正始文学143
一 阮籍、嵇康之论144
二 阮籍、嵇康之诗147
第四节 晋宋文学149
一 太康作者149
二 南渡诸家153
三 晋宋之际的陶渊明155
四 谢灵运和鲍照159
一 南朝文学概述163
第五节 齐梁陈文学163
二 永明体诗的出现166
三 骈体文的盛行167
第六节 北朝文学168
一 北地才人温子昇168
二 由南入北的庾信和王褒169
三 北朝三部名著171
一 南北朝的乐府民歌173
第七节 魏晋南北朝的民歌和小说173
二 南北朝的小说176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上)179
第一节 概论179
一 隋朝文学概况179
二 唐朝文学概况180
第二节 隋朝文学和初唐文学195
一 隋朝文学196
二 初唐文学197
第三节 盛唐的两大诗派205
一 孟浩然、王维和山水田园诗派205
二 高适、岑参和边塞诗派210
第四节 李白215
一 生平和思想215
二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217
三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222
四 李白的散文和词224
五 李白诗歌的渊源和影响225
第五节 杜甫226
一 生平和思想227
二 杜诗的思想内容229
三 杜诗的艺术成就233
四 杜诗的渊源和影响236
第五章 隋唐五代文学(下)238
第六节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238
一 新乐府运动238
二 元结和顾况239
三 白居易241
四 元稹和新乐府运动的其他参与者246
第七节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247
一 古文运动247
二 韩愈249
三 柳宗元254
四 古文运动的其他参与者258
第八节 中晚唐文学259
一 中唐前期的诗文259
二 中唐中期的诗文263
三 中唐后期的诗文270
四 晚唐诗人275
第九节 唐代传奇278
一 唐传奇的兴起与分期278
二 唐传奇的思想内容281
三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及地位283
第十节 唐五代词285
一 词的起源及民间词285
二 中唐文人词287
三 温庭筠287
四 花间词派289
五 韦庄290
六 南唐词和李煜291
一 宋代的世风、士风及文风296
第六章 宋辽金文学(上)296
第一节 宋代文学总论296
二 分体分期概说301
第二节 北宋初期文学308
一 柳开、王禹偁308
二 西昆派与反西昆派310
三 晏殊和北宋前期词314
四 柳永315
第三节 北宋中期文学(上)——欧阳修等人的诗文革新运动317
一 欧阳修其人及文学主张318
二 欧阳修的散文319
三 欧阳修的诗词322
四 梅尧臣和苏舜钦324
五 王安石326
六 曾巩、苏洵、苏辙329
一 苏轼其人332
第四节 北宋中期文学(下)——苏轼332
二 苏轼的文艺观334
三 苏轼的散文336
四 苏轼的诗338
五 苏轼的词341
第五节 北宋后期文学345
一 黄庭坚、陈师道、张耒、晁补之345
二 秦观、周邦彦349
第七章 宋辽金文学(下)353
第六节 南宋初期文学353
一 吕本中、曾幾、陈与义等江西诗派354
二 李清照及朱敦儒、张元幹、张孝祥的词356
第七节 南宋中期文学(上)——陆游、杨万里、范成大362
一 杨万里362
二 范成大365
三 陆游的生平、创作道路及文学主张367
四 陆游诗的内容与题材369
五 陆游诗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372
六 陆游的词与文375
第八节 南宋中期文学(下)——辛弃疾及其他作家376
一 辛弃疾其人376
二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378
三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380
四 辛派词人384
五 朱熹的诗论及诗作386
一 姜夔等骚雅派词人387
第九节 南宋末期文学387
二 江湖诗人391
三 文天祥等人的抒情纪实性爱国作品394
第十节 宋代其他文学样式398
一 话本398
二 民间歌谣400
三 诗话与词话401
四 笔记402
一 辽代文学概述403
第十一节 辽金文学403
二 金代文学概述404
三 元好问406
四 《西厢记诸宫调》407
第八章 元代文学409
第一节 元代文学概述409
一 元代社会409
二 元代文学412
第二节 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416
一 关汉卿的生平416
二 《窦娥冤》418
三 关汉卿的其他杂剧作品421
第三节 王实甫和《西厢记》423
一 《西厢记》的面貌424
二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425
三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428
一 元前期杂剧作家430
第四节 其他杂剧作家及南戏430
二 元后期杂剧作家437
三 南戏439
第五节 元代散曲441
第六节 元代诗文445
一 前期作家作品446
二 后期作家作品448
第九章 明代文学453
第一节 明代文学概述453
一 时代特点453
二 文学特征456
第二节 《三国演义》457
一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作者458
二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459
三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461
一 宋江起义及“水浒”成书463
第三节 《水浒传》463
二 《水浒传》的思想倾向465
三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467
第四节 《西游记》468
一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作者468
二 《西游记》的思想倾向469
三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471
第五节 《金瓶梅》472
第六节 明代其他长篇小说475
一 历史小说476
二 神魔小说478
第七节 明代短篇小说480
一 话本及拟话本480
二 冯梦龙及“三言”481
三 凌濛初及“二拍”483
四 文言短篇小说484
一 明杂剧485
第八节 明代戏剧485
二 明传奇487
第九节 汤显祖491
一 汤显祖的生平491
二 《牡丹亭》493
三 汤显祖的其他作品495
第十节 明代诗文496
一 明初诗文和“台阁体”、“茶陵派”497
二 前后“七子”与“唐宋派”500
三 “公安派”和“竟陵派”502
四 明末的两派作者504
第十一节 明代散曲与民歌505
一 明代散曲505
二 明代民歌507
第十章 清代文学510
第一节 清代文学概述510
一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512
第二节 《聊斋志异》512
二 《聊斋志异》的思想倾向513
三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519
第三节 《儒林外史》520
一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520
二 《儒林外史》的思想和人物521
三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528
第四节 《红楼梦》529
一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和版本529
二 《红楼梦》的思想倾向531
三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538
第五节 清代其他长篇小说542
一 《水浒后传》、《说岳全传》543
二 《醒世姻缘传》545
三 《镜花缘》546
第六节 清代前期的戏曲548
一 李玉及苏州剧作家549
二 李渔及尤侗等其他剧作家551
第七节 《长生殿》552
一 《长生殿》的作者洪昇552
二 《长生殿》的思想和艺术553
第八节 《桃花扇》556
一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556
二 《桃花扇》的思想和艺术557
第九节 清代中期的戏曲561
第十节 清代诗文563
一 易代之际的诗文563
二 太平盛世的诗文567
第十一节 清代说唱文学571
附篇 近代文学575
一 诗文的发展变化576
二 小说戏剧的变化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