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质检法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质检法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15/30292097.jpg)
- 王艳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3643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248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质量检验-法规-中国-高等学校-教材;检疫-法规-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质检法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质检法概念的确立 1
一、质检法概念的提出1
二、质检法的定义与性质 6
三、质检法的基础范畴 8
第二节 质检法的生成与表达 11
一、技术规则 11
二、标准、标准化与标准化法 12
三、计量、计量构成与计量法 17
四、检疫、三检分立发展与检疫法24
五、质量、质量控制与产品质量法 30
六、质检法的表达形式 35
第三节 质检法的起源和发展 37
一、质检法起源于“度量衡”37
二、质检法概念的支撑资源 40
三、质检法展望 43
上编 质检法综合制度49
第二章 质量监督法律制度49
第一节 质量监督法律制度概述 49
一、质量监督立法 49
二、质量监督管理体制50
三、质量监督制度 52
第二节 质量监督检查法律制度 53
一、质量监督检查法律制度的含义 53
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制度 53
第三节 质量监督公示法律制度 60
一、质量监督公示制度的含义 60
二、质量监督公示制度的基本内容 60
第四节 质量监督奖励法律制度 62
一、质量监督奖励法律制度概述 62
二、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制度63
第三章 计量法律制度68
第一节 计量法律制度概述 68
一、我国计量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68
二、我国计量法律制度的构成和调整范围69
三、我国计量法律的地位和作用69
第二节 法定计量单位 71
一、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71
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适用范围 75
三、法定计量单位的实施要求与方法 75
第三节 计量基准、标准的建立和管理 76
一、计量基准的建立和管理 77
二、计量标准器的考核和管理 78
三、标准物质的管理 80
第四节 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的制造、进口、销售、使用和修理 80
一、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的制造 80
二、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的进口 82
三、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的销售和使用83
四、计量器具的修理 84
第五节 计量检定和计量校准 84
一、计量检定 84
二、计量校准 87
第六节 商品量计量 87
一、零售商品的称重计量要求87
二、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计量要求 88
三、商品房销售面积的计量监督91
四、市场交易中的商品量计量要求92
五、社会公正计量行(站)的计量管理 93
第七节 计量监督 94
一、计量行政部门的计量监督职权 95
二、计量人员的要求 95
三、计量监督的内容与要求95
第四章 标准化法律制度98
第一节 标准化法概述 98
一、标准与法律的关系98
二、标准及其工具性 99
三、标准化及其科学性 100
四、标准化法及其基础性 105
第二节 政府在标准化法中的地位与作用 110
一、政府在标准化活动中的角色110
二、中国标准化法关于政府的规定 110
三、国家标准化战略 112
第三节 企业在标准化法中的地位与作用 113
一、企业在标准化活动中的角色113
二、中国标准化法关于企业的规定 113
三、企业标准化发展方向115
第四节 标准的制定、实施、监督与责任 117
一、标准的制定 117
二、标准的实施 120
三、标准实施的监督 121
四、违反标准化法的法律责任 122
第五章 认证认可法律制度126
第一节 认证认可法律制度概述 126
一、认证认可的含义及其特征 126
二、认证认可的基本原则 127
三、认证认可基本法律制度 129
第二节 认证机构 131
一、认证机构的概念及特征 132
二、认证机构的设立 132
三、认证机构的权利与义务 133
第三节 认证 134
一、认证的含义、特征 134
二、认证的分类 135
三、认证的原则135
四、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137
五、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138
第四节 认可 143
一、认可的含义及其特征 144
二、认可机构 144
三、认可对象 145
第五节 认证认可监管 147
一、监督管理机关 147
二、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制度 147
第六章 动植物与卫生检疫法律制度149
第一节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149
一、概述 149
二、进境检疫 152
三、出境检疫 155
四、过境检疫 156
五、携带、邮寄物检疫 157
六、运输工具检疫 157
七、进出境动植物的检疫监督 158
第二节 国境卫生检疫法 159
一、概述 159
二、海港检疫 164
三、航空检疫 166
四、陆地边境检疫 167
五、国境卫生检疫传染病管理 168
六、国境卫生检疫的卫生监督 173
第七章 商品检验法律制度175
第一节 商品检验法律制度概述 175
一、商品检验法律制度的概念 175
二、商品检验法律制度的特征 176
三、商品检验法律制度的意义 177
四、商品检验法律制度的基本规定 178
五、商品检验法律制度的规制对象 180
第二节 进口商品检验 187
一、卸货口岸检验 187
二、收用货地检验 189
三、装运前检验 189
第三节 出口商品检验 190
一、出口商品检验的一般要求 190
二、出口商品的特殊检验方式 191
三、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模式193
第四节 进出口商品的鉴定 194
一、进出口商品鉴定的概念 194
二、进出口商品鉴定的意义194
三、进出口商品鉴定的业务范围194
第五节 进出口商品检验的监督管理 195
一、监督管理机构及人员 195
二、监督管理制度 195
三、监督管理方法 196
中编 质检法调节手段199
第八章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法律制度199
第一节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法律制度概述 199
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法律制度的立法背景 199
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宗旨和产品范围201
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原则204
第二节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管理体制 205
一、国家质检总局 205
二、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 205
三、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中心206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206
五、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审查部206
六、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检验机构 207
七、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7
八、生产许可证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207
第三节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受理、审查与决定 208
一、企业的申请 208
二、申请的受理 209
三、对企业的审查 209
四、报送材料 210
五、批准发证 210
六、许可证的有效期及续展211
七、许可的听证、公布和归档211
八、集团公司生产许可及委托加工备案的特殊规定 211
第四节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证书和标志 212
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证书212
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标志 213
第五节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监督检查 214
一、行政机关对企业的监督检查 214
二、获证企业的自查自律义务及试生产的规定 215
三、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监督 215
四、行政机关对从事生产许可证工作的机构及其人员的监督216
五、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218
六、社会监督 218
第九章 产品质量信息标识法律制度219
第一节 产品标识标注法律制度 219
一、产品标识标注的概念 219
二、产品标识标注中的“产品”界定220
三、产品标识标注的基本原则221
四、产品标识标注的具体要求 223
五、产品标识标注的法律效果 226
第二节 商品条码法律制度 227
一、商品条码的概念 227
二、商品条码的经济性、技术性和法律化问题 227
三、商品条码的内容、基本构成及质量控制 229
四、商品条码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231
五、商品条码的注册、使用和管理 232
六、商品条码的法律责任 234
第三节 地理标志保护法律制度 235
一、地理标志的概念及其性质 235
二、地理标志与其他识别性标记的区别237
三、国际公约对地理标志的保护241
四、我国地理标志的商标保护及其内容 244
五、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专门保护制度249
第四节 产品质量信息标识的司法保护 255
一、在先权利的确立及性质255
二、在先权利诉讼保护的形式 256
三、注册商标权与原产地权利的冲突与保护256
第十章 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264
第一节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概述 264
一、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产生及发展264
二、各国缺陷产品召回立法体系265
三、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辨析266
四、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确立的价值269
第二节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 272
一、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和判断汽车缺陷的原则272
二、重要概念的界定 273
三、缺陷汽车召回的管理274
四、制造商的召回义务、召回期限和召回方式275
五、经营者及相关各方的义务 275
第三节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完善 276
一、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 276
二、建立一般产品召回的管理制度278
三、增加更人性化的程序设计 279
四、明确主管部门的分工 280
第四节 召回程序 281
一、缺陷的报告、调查和确认 281
二、缺陷产品主动召回程序282
三、缺陷产品指令召回程序283
第十一章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国际管制法律制度285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措施概述 285
一、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定义 285
二、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及其规制 286
第二节 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主要内容 287
一、关于技术法规 288
二、关于标准 289
三、关于合格评定程序 291
第三节 WTO《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主要内容 293
一、成员方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94
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国际协调294
三、风险评估和适当的卫生与植物卫生保护水平的确定 296
四、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透明度 299
五、关于控制、检查和批准程序 300
第四节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度化 300
一、关于我国的技术法规 301
二、关于我国的标准法律制度 302
三、关于我国的合格评定程序法律制度 303
四、关于我国的检疫法律制度303
下编 质检法的特别管制307
第十二章 食品安全法律制度307
第一节 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概述 307
一、食品安全的概念 307
二、食品污染 313
三、食品安全立法概述 317
第二节 食品安全标准制度 319
一、食品安全标准的概念 319
二、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320
第三节 食品生产加工与流通法律制度 322
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法律制度 322
二、食品销售法律制度 323
第四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制度 327
一、农产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327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330
三、农产品产地法律制度 330
四、农产品追溯制度 332
第五节 食品监管法律制度 336
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336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主要弊端及其对策 339
第十三章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341
第一节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概述 341
一、药品的概念及其特征 341
二、新中国药品管理立法 342
第二节 药品生产企业法律制度 343
一、开办药品生产企业所需具备的条件 343
二、药品生产企业经营管理法律制度346
三、药包材管理法律制度 349
第三节 药品经营企业法律制度 353
一、开办药品经营企业的审批 353
二、开办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 354
三、药品经营企业内部管理法律制度 356
四、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监管法律制度 360
第十四章 特种产品及设备安全法律制度365
第一节 盐业监管法律制度 365
一、盐业监管法律制度概述 365
二、盐业生产监管制度 366
三、盐业储运监管制度 369
四、食盐购销监管法律制度 370
第二节 烟草专卖法律制度 370
一、烟草专卖法律制度概述 370
二、烟草专卖许可证 373
三、烟叶的种植、收购和调拨 375
四、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和运输 376
五、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378
六、烟草的危害及其法律规制 378
第三节 核法律制度 382
一、核法律制度概述 382
二、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384
三、核设施与核材料保护法律制度 387
四、核损害救济制度 390
第四节 特种设备安全法律制度 392
一、特种设备的概念 392
二、特种设备生产监管 394
三、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监管396
四、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检验检测397
五、特种设备监督检查 398
第十五章 违反质检法的民事责任与适用400
第一节 质检法中的民事责任及其实现 400
一、质检法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 400
二、违反质检法民事责任的实现途径 401
第二节 违反质检法的违约责任 403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403
二、违约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 404
三、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405
四、质检法中的违约责任 406
第三节 违反质检法的侵权责任 407
一、侵权责任的划分 407
二、产品缺陷的认定 407
三、产品缺陷的种类408
四、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 413
五、产品责任的免责事由415
六、缺陷产品的损害赔偿责任 415
七、我国缺陷产品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417
后记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