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诉讼与证据法全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吴巡龙著 著
- 出版社: 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986672978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724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7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诉讼与证据法全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美国对刑事诉讼两造对抗制度之修正 证据开示程序1
一、前言2
二、美国刑事诉讼两造对抗制度的主要缺点4
三、美国对刑事诉讼两造对抗制度的修正—揭示程序12
四、结语18
第二章 由义大利改革刑事诉讼制度之经验检讨我国的修法方向21
一、前言22
二、义大利修法之背景及原因23
三、义大利主要修法内容24
四、修法实施结果及检讨32
五、由义大利修法经验检讨我国之修法方向37
六、结语43
第三章 检察独立与检察一体 兼评检察官未经检察长核定迳行起诉事件45
一、前言46
二、大陆法系与美国检察制度之比较47
三、我国检察官定位57
四、我国应如何改进检察一体制度60
五、检察官未经检察长核定迳行起诉事件之评析62
六、结语65
第四章 侦查不公开与得公开之界限 兼评高雄高分院95年抗字第154号裁定67
一、前言68
二、侦查不公开目的69
三、侦查不公开与得公开之分际75
四、「南回搞轨案」之检讨81
五、结语85
第五章 检察官传讯方式及任意侦查87
一、前言88
二、检察官侦查中之传讯89
三、任意侦查95
四、声请法院调查证据100
五、结语104
第六章 「相当理由」与「合理怀疑」之区别 兼评大法官会议释字第535号解释107
一、前言108
二、美国法下「相当理由」与「合理怀疑」之意义109
三、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117
四、结语121
第七章 得通讯一方同意窃听录音之证据能力 兼评最高法院93年台上字第2949号判决123
一、前言124
二、美国法「合理的隐私期待」125
三、我国相关法律规定131
四、评最高法院93年台上字第2949号判决140
五、结语141
第八章 监听偶然获得另案证据之证据能力143
一、前言144
二、美国、德国另案监听的证据能力146
三、我国另案监听的证据能力153
四、结语157
第九章 紧急搜索之要件及违法搜证之证据排除159
一、前言160
二、紧急搜索之心证门槛161
三、紧急搜索之急迫性要件168
四、违法搜证之证据排除172
五、结论181
第十章 私人不法取得证据应否证据排除 兼评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2677号判决183
一、问题的提出184
二、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2677号判决之事实及要旨186
三、理论的探讨187
四、私人不法取得的证据应否排除191
五、结论201
第十一章 以不诚实方法取得自白之证据能力203
一、前言204
二、我国关于以不诚实方法取得自白之法律规定与学说206
三、美国以不诚实方法取得自白之证据能力207
四、以不诚实方法取得自白宜否有证据能力214
五、结语219
第十二章 论诱捕侦查 兼评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4558号判决221
一、前言222
二、国外之诱捕侦查223
三、我国的诱捕侦查228
四、结语238
第十三章 侦查中声请羁押的管辖问题与即时抗告 兼评台北地方法院93年度声羁字第151号刑事裁定241
一、前言242
二、台北地方法院93年度声羁字第151号刑事裁定事实及要旨244
三、侦查中有无管辖权问题245
四、法院认为对声请羁押之案件无管辖权时之处理方式——对本案的评析249
五、即时抗告制度的必要性与建议254
六、结语259
第十四章 论刑诉程序之限制出境261
一、前言262
二、限制出境的性质264
三、我国限制出境规定之缺失277
四、结语281
第十五章 我国应如何妥适运用缓起诉制度283
一、前言284
二、我国现行制度下检察官起诉裁量之情形285
三、缓起诉制度289
四、对我国实施缓起诉制度之建议298
五、结论302
第十六章 刑事举证责任与幽灵抗辩303
一、前言304
二、美国关于刑事举证责任的规定306
三、我国的刑事举证责任318
四、我国关于「幽灵抗辩」举证责任的实务见解323
五、结语326
第十七章 新法施行后录音(影)有瑕疵时被告笔录证据能力的判断及自白之证明327
一、前言328
二、录音有瑕疵时被告笔录证据能力的学说与实务见解331
三、得否以其他证据方法证明同一自白338
四、证明被告自白任意性的心证门槛341
五、结语346
第十八章 论记者拒绝证言权与对新闻媒体搜索扣押349
一、前言350
二、美国记者拒绝证言权351
三、我国相关法律之解释358
四、台北地院94年瞩诉字第1号裁定评析365
五、结语367
第十九章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亲属身分拒绝证言权范围的检讨369
一、前言370
二、拒绝证言权的理论基础373
三、美国因亲属身分关系赋予之拒绝证言权375
四、我国的亲属身分拒绝证言权383
五、我国亲属身分拒绝证言权规定的缺失及建议386
六、结语390
第二十章 交互诘问制度下品格证据的提出方式393
一、前言394
二、美国被告及被害人的品格证据396
三、美国证人的品格证据400
四、我国新法下的品格证据406
五、结语411
第二十一章 我国采传闻法则必要性之探讨 对刑事诉讼法有关传闻法则修正草案的检讨413
一、前言414
二、美国联邦证据法下的传闻法则417
三、我国应否采传闻法则的检讨429
四、传闻法则修正草案的检讨436
五、结语447
第二十二章 我国传闻法则实务问题的探讨453
一、前言454
二、传闻证据的意义455
三、美国联邦证据法传闻法则的例外458
四、我国有关传闻法则的若干实务问题465
五、结语472
第二十三章 对质诘问权的保障与限制 释字第582号解释评析473
一、前言474
二、释字第582号事实及解释理由摘要475
三、美国法关于共同被告审判外陈述的相关规定476
四、我国共同被告审判外陈述的证据能力481
五、释字第582号解释之评析485
六、结语489
第二十四章 对质诘问权合宪限制与违宪限制的分际 评最高法院94年台上字第812号判决491
一、前言与本件判决要旨492
二、美国对质诘问权之限制方式493
三、我国得取代对质诘问权的传闻例外499
四、结论503
第二十五章 对质诘问权与传闻例外 美国与我国裁判发展之比较与评析505
一、前言506
二、美国对质诘问权之限制方式508
三、我国对质诘问权对传闻例外应有的影响514
四、我国实务对质诘问权与传闻例外关系之见解521
五、未经具结对证据能力的影响526
六、结语529
第二十六章 科学证据与测谎的证据能力531
一、前言532
二、美国法关于科学证据的规定534
三、我国鉴定制度540
四、我国测谎的证据能力543
五、结语546
第二十七章 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物证、书证调查方式修法之检讨547
一、前言548
二、美国联邦法下物证的调查方式549
三、我国修法前物证及书证的调查方式559
四、我国关于物证、书证调查方式的修法562
五、结语566
第二十八章 审判外指认之证据能力与「门山指认法则」(Manson Test) 兼评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2978号判决567
一、前言568
二、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2978号判决事实及要旨569
三、美国法庭外指认之证据能力571
四、我国关于审判外指认的法律规定579
五、对本案之评析582
六、结语584
第二十九章 被告不到场的审判程序及被告与证人间如何隔离讯问587
一、前言588
二、美国被告不到场的审判程序590
三、我国被告不到场的审判程序594
四、隔离讯问被告与证人之程序600
五、结语604
第三十章 我国宜否扩大采用认罪协商制度以减轻司法负荷607
一、前言608
二、美国的认罪协商制度609
三、义大利及德国的相关制度620
四、我国扩大采用协商制度的可行性625
五、结语633
第三十一章 我国协商程序实务问题的探讨635
一、前言636
二、我国的协商程序新制637
三、认罪协商对有罪心证门槛的改变646
四、检察官协商裁量权之节制650
五、结语652
第三十二章 审判范围655
一、前言656
二、我国审判范围实务见解657
三、对于我国审判范围的检讨666
四、公诉时减缩起诉之审判范围670
五、结语673
第三十三章 美国的量刑公式化675
一、前言676
二、美国量刑公式化之原因677
三、量刑公式表之适用678
四、对量刑指导法则之批评686
五、我国量刑客观化之需要——代结论690
第三十四章 从美国上诉制度检讨我国刑事诉讼上诉审修正草案693
一、前言694
二、刑事诉讼上诉制度之立法例695
三、美国刑事诉讼之上诉制度698
四、我国刑事诉讼上诉审修正草案706
五、对我国刑事诉讼上诉审修正草案的意见715
六、结语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