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族文化补偿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族文化补偿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4473547.jpg)
- 田艳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600679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族文化补偿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2
二、研究现状4
三、研究方法9
第一章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法制的困境13
第一节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相关立法13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中央立法13
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地方立法21
三、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立法的反思28
第二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认定与名录制度32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32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确认程序34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35
第三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制度研究39
一、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概况39
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43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权利与义务57
第四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的现状62
一、安顺蜡染案62
二、安顺地戏案65
第五节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瓶颈74
一、文化群体的尊严被漠视74
二、争夺传统文化使用权与开发权77
三、争夺传统文化解释权80
四、因产权不明引发的冲突逐渐升级82
五、传统文化流失严重84
六、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日渐衰败86
第六节 利益分配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核心问题91
一、对“田丰模式”的反思91
二、对“杨丽萍模式”的忧虑94
三、“傣族园模式”的困惑99
四、前述问题的原因分析105
第二章 利益补偿制度概述112
第一节 利益补偿制度缘起113
一、价值取向不同导致利益分配失衡113
二、产权保护机制的缺乏导致文化资源被无偿使用115
三、作为救济性制度的利益补偿制度116
第二节 行政补偿制度119
一、行政补偿的概念120
二、行政补偿的合理性证成122
三、行政补偿的构成要件124
四、行政补偿中可补偿损失的范围127
五、行政补偿的方式131
第三节 生态补偿133
一、生态补偿的概念134
二、生态补偿合理性的价值基础137
三、国外生态补偿的政策与实践142
四、我国生态补偿的政策与实践147
第四节 民族自治地方获得利益补偿的权利154
一、对民族自治地方进行利益补偿的必要性分析154
二、民族自治地方获得利益补偿权利的法律依据160
三、全球视野中水利工程利益补偿与收益分享的若干模式161
四、对民族自治地方进行利益补偿的具体措施166
五、民族自治地方获得利益补偿的权利的完善171
第五节 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176
一、财产权劳动说的视角176
二、功利主义的视角180
三、文化民族主义的视角182
四、文化公平理论187
第三章 全球视野中的利益补偿制度对少数人文化权益的保护191
第一节 国际法律文件中的利益补偿制度191
一、关于利益分享的相关域外立法191
二、《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的缺憾194
第二节 其他国家关于文化利益补偿的制度197
一、加拿大对克里印第安人文化利益的补偿制度197
二、菲律宾《原住民权利保护法》中的文化利益补偿制度200
第三节 域外利益分享制度的实现机制202
一、国际社会对利益分享实现机制的争论202
二、公法管制模式204
三、专门权保护模式206
第四节 域外文化权益补偿制度对中国的启示209
一、原住民自治209
二、建立咨询和协商机构211
第四章 民族文化开发中的利益补偿制度的构建214
第一节 民族文化开发的利益补偿制度的必要性214
一、有利于保护我国的文化多样性214
二、保护少数民族基本人权218
三、促进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225
四、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产性保护227
第二节 民族文化开发的利益补偿制度的可行性231
一、中国自然资源开发中的利益补偿制度231
二、将利益补偿制度引入文化资源开发的外部因素235
第三节 民族文化开发中利益补偿制度的要素239
一、补偿主体239
二、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243
三、补偿的集体管理248
第四节 民族文化开发中的利益补偿制度的程序253
一、事先知情同意254
二、共同商定条件258
三、惠益分享259
第五章 利益补偿制度在民族文化开发中的实施262
第一节 利益补偿制度与现有少数民族文化法制的调适262
一、利益补偿制度面临的问题262
二、少数民族文化法制凸显了补偿的精神内涵265
第二节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利益补偿的具体形式269
一、社区管理的基本理论269
二、郎德苗寨的“工分制”274
三、西江苗寨的“奖励制”276
四、岜沙苗寨的“集体所有制”279
五、落水村的“家屋管理体制”281
六、六枝管理体制282
第三节 民族文化开发中利益补偿的实现方式284
一、新庄村模式284
二、箐口村模式287
三、对前述模式的评价291
余论 促进少数民族对传统文化开发的有效参与294
一、少数民族有效参与权的内涵294
二、少数民族对其传统文化产权保护有效参与的途径298
参考书目302
后记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