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大学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倪哲明主编;陈爱民,干宁,刘华彦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3320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142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化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大学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化学基础知识3
第1章 化学反应基本理论3
1.1 基本概念3
1.1.1 体系与环境3
1.1.2 相4
1.1.3 状态和状态函数4
1.1.4 过程与途径5
1.1.5 热和功5
1.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6
1.2.1 热力学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6
1.2.2 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7
1.2.3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8
1.2.4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0
1.3 化学反应方向和吉布斯自由能12
1.3.1 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12
1.3.2 标准摩尔熵及标准摩尔反应熵计算13
1.3.3 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反应方向的最终判据14
1.3.4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与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15
1.4 化学平衡及其移动16
1.4.1 化学平衡及其特征16
1.4.2 标准平衡常数17
1.4.3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18
1.4.4 平衡移动20
1.5 化学反应速率22
1.5.1 反应速率理论22
1.5.2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24
1.5.3 基元反应和质量作用定律26
1.5.4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9
第2章 溶液与离子平衡36
2.1 溶液36
2.1.1 分散系36
2.1.2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37
2.2 稀溶液的依数性39
2.2.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40
2.2.2 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41
2.2.3 溶液的渗透压42
2.3 酸碱质子理论44
2.3.1 酸碱的定义45
2.3.2 酸碱反应的实质和酸碱平衡46
2.3.3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48
2.3.4 缓冲溶液49
2.4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52
2.4.1 溶度积原理52
2.4.2 沉淀-溶解平衡移动53
2.5 配位平衡55
2.5.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56
2.5.2 配位平衡57
2.5.3 配位平衡的移动58
2.6 胶体62
2.6.1 胶体的特性62
2.6.2 胶体的稳定性和聚沉64
第3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68
3.1 氧化还原反应68
3.1.1 氧化与还原的定义68
3.1.2 元素的氧化数69
3.1.3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70
3.2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71
3.2.1 原电池71
3.2.2 电极电势73
3.2.3 原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函数变的关系75
3.2.4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及电极电势的应用76
3.3 电解79
3.3.1 电解的基本原理79
3.3.2 分解电压80
3.3.3 电解产物的判断81
3.4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81
3.4.1 化学腐蚀82
3.4.2 电化学腐蚀82
3.4.3 金属腐蚀的防止84
第4章 物质结构基础89
4.1 原子的结构89
4.2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90
4.2.1 微观粒子能量的量子化规律90
4.2.2 微观粒子(电子)的运动特征93
4.2.3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96
4.2.4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像99
4.3 多电子原子结构104
4.3.1 核外电子排布规则104
4.3.2 电子排布式与电子构型108
4.4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109
4.4.1 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09
4.4.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112
4.5 离子键理论119
4.5.1 离子键的形成119
4.5.2 离子键的性质120
4.5.3 晶格能120
4.6 共价键理论122
4.6.1 路易斯理论122
4.6.2 共价键理论122
4.6.3 共价键参数126
4.7 价层电子互斥理论129
4.7.1 VSEPR理论基本要点129
4.7.2 分子构型与电子对空间构型的关系130
4.7.3 VSPER理论预测分子构型步骤131
4.8 杂化轨道理论132
4.8.1 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132
4.8.2 杂化轨道的类型133
4.8.3 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135
4.9 分子轨道理论136
4.9.1 分子轨道理论要点137
4.9.2 分子轨道能级图138
4.10 晶体结构141
4.10.1 晶体的特征141
4.10.2 晶体的内部特征142
4.10.3 晶体的分类142
4.10.4 离子晶体144
4.10.5 分子晶体148
4.10.6 金属晶体153
4.10.7 原子晶体156
4.10.8 多键型晶体156
下篇:化学应用知识163
第5章 化学与材料科学163
5.1 概述163
5.1.1 材料科学发展史163
5.1.2 材料的定义、分类与要素164
5.2 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168
5.2.1 金属元素168
5.2.2 合金材料168
5.2.3 金属材料的化学与电化学加工180
5.3 非金属元素与无机非金属材料182
5.3.1 非金属元素概述182
5.3.2 非金属元素的重要化合物183
5.3.3 耐火、保温与搪瓷材料184
5.3.4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187
5.4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高分子材料193
5.4.1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93
5.4.2 有机高分子材料194
5.5 新材料及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208
5.5.1 新材料208
5.5.2 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210
第6章 化学与能源科学214
6.1 能源概述214
6.1.1 太阳能215
6.1.2 核能216
6.1.3 生物质能219
6.1.4 风能220
6.2 燃料能源221
6.2.1 燃料的分类与组成221
6.2.2 石油及炼油产物的综合利用224
6.2.3 煤及煤的加工产物的综合利用228
6.2.4 天然气的分类及利用230
6.3 化学电源232
6.3.1 原电池232
6.3.2 蓄电池235
6.3.3 燃料电池237
6.4 新能源和低碳能源239
6.4.1 太阳能239
6.4.2 生物质能240
6.4.3 氢能240
6.4.4 可燃冰241
第7章 化学与环境保护243
7.1 人类与环境243
7.1.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243
7.1.2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45
7.2 大气环境化学与污染治理技术247
7.2.1 大气环境与化学247
7.2.2 大气环境评价指标及其标准251
7.2.3 化学与汽车尾气治理技术253
7.2.4 化学与工业废气治理技术255
7.2.5 化学与室内有机废气治理258
7.2.6 废气治理新技术介绍259
7.3 水环境化学与污染治理技术261
7.3.1 水环境与化学261
7.3.2 水环境评价指标及其标准262
7.3.3 废水常规处理技术中的物理化学问题264
7.3.4 生活废水治理技术简介269
7.3.5 工业废水治理技术简介269
7.3.6 废水治理新技术介绍271
7.4 固体废弃物化学与污染治理技术273
7.4.1 固体废弃物种类及危害273
7.4.2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以及资源化274
7.4.3 城市垃圾的处理和管理275
7.4.4 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277
第8章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282
8.1 绿色化学产生的时代背景282
8.1.1 绿色化学的兴起与发展282
8.1.2 绿色化学的概念界定283
8.2 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84
8.2.1 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284
8.2.2 绿色化学的产品设计的类型285
8.2.3 生态环保型化学品研制287
8.2.4 绿色化学溶剂和助剂288
8.2.5 研发高效无害的绿色催化剂289
8.3 原子经济性291
8.3.1 原子经济性的理论内涵291
8.3.2 化学反应类型与原子经济性293
8.4 绿色化学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295
8.4.1 美国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引领绿色科技方向295
8.4.2 现代化学化工技术的生态化转向296
8.4.3 绿色化学化工技术未来发展298
第9章 化学与现代生活302
9.1 膳食营养302
9.1.1 人体的化学组成与化学变化302
9.1.2 食品中的主要营养素307
9.1.3 合理膳食314
9.2 食品安全316
9.2.1 食品安全和食品法典317
9.2.2 食品中的外源性危害317
9.2.3 食品中的天然毒素321
9.2.4 保障食品安全的方法323
9.3 安全用药325
9.3.1 药物概述325
9.3.2 保健治病的常用药物328
9.3.3 化学成瘾性物质336
9.4 清洁美化342
9.4.1 洗涤与去污342
9.4.2 化妆品346
9.4.3 家庭装饰350
附录355
附录Ⅰ本书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355
附录Ⅱ本书使用的基本物理常数和一些常用量的符号与名称356
附录Ⅲ一些常见单质、离子及化合物的热力学函数(298.15K,100kPa)357
附录Ⅳ一些弱电解质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368
附录Ⅴ溶度积常数(18~25℃)370
附录Ⅵ标准电极电势(298.15 K)373
附录Ⅶ 条件电极电势383
附录Ⅷ 一些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与金属离子的羟合效应系数386
附录Ⅸ常用化合物的摩尔质量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