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同军与雁北社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同军与雁北社会
  • 孙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943772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军事史-研究-大同-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同军与雁北社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1

二、选题意义和价值2

三、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3

四、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点5

第一章 唐朝的北疆(679—894)6

第一节 大同军及雁北边防体系的建立6

一、大同军建立的背景6

二、大同军的建立及其沿革8

三、九世纪末雁北军镇边防体系的构成10

第二节 大同军视野下的雁北历史——以节度使、军使为线索19

一、平狄军、大武军、大同军使与雁北19

二、高秀严坚守云中24

三、元和年间的科举军使与太平雁北25

四、张献节与会昌年间的雁北烽烟27

五、李国昌入主大同军28

六、段文楚被杀斗鸡台32

七、李国昌“再入”大同军43

八、赫连铎被逼出云州45

第三节 流动而多元的北疆——以雁北军人与东南地区的关系为视角48

一、雁北军人与东南地区的关系52

二、雁北人口流动及结构的特点56

第四节 佛寺与雁北的佛教信仰形态62

一、佛寺的兴修与沿革62

二、佛寺所见雁北佛教信仰形态67

第五节 军镇视域下的北疆生活72

一、大同军城的平民生活72

二、黄花堆的昭武九姓81

三、朔州尚德府的名义军人89

四、横野军将及其家属的日常生活91

第二章 沙陀的根据地(894—936)103

第一节 晋汴争霸背景下的大同军103

一、东击桀燕103

二、北抗契丹108

第二节 后唐之雁北藩镇111

第三节 从大同军节度使的任用看云州及雁北的重要性114

一、历任大同军节度使115

二、从大同军节度使之任用看云州及雁北的重要性119

三、雁北:蕃汉交流的重要孔道121

第四节 墓葬史料所见雁北民众生活122

一、墓志所见民众生活122

二、随葬器物所见民众生活132

第五节 晚唐五代雁北社会多民族共生的生活图景——基于两《五代史》的考察133

一、西来的胡人134

二、共生的图景138

第六节 方志中的历史记忆:雁北沙陀142

一、历史名人142

二、战争遗迹158

第三章 契丹的桥头堡(936—1044)163

第一节 大同军易帜163

一、大同军易帜的历史背景163

二、大同军易帜的历史过程169

第二节 契丹南边的战事——以大同军为线索171

一、后晋时期的雁北战事171

二、后汉时期的雁北战事176

三、后周时期的雁北战事177

四、北宋太祖至太宗朝的雁北战事178

第三节 契丹统御下的雁北社会180

一、雁北的行政区划180

二、吐谷浑部族迁徙所见雁北社会的多元与流动184

三、释教之繁荣——以佛寺为视角202

四、仕宦阶层的生活——以节度使为例208

第四节 葬俗视角下雁北社会之变迁219

一、唐、五代、辽代前期雁北社会之丧葬习俗219

二、葬俗视角下的社会变迁231

第四章 华夷之辨场域下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241

第一节 他族认同与我族认同的变换:李克用民族心理的多元变化及历史评价242

一、李克用的历史评价242

二、李克用儒化过程中的矛盾现象——史书中的历史本原243

三、李克用儒化过程中矛盾现象的理解和解释247

四、李克用评价的重新审视248

第二节 沙陀三部落的国、族观念249

一、有国与无国249

二、谁是蕃、汉265

第三节 从后晋兴亡之际汉人仕宦阶层的决择看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269

一、汉人仕宦阶层的决择269

二、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271

第五章 文化认同:民族融合的重要途径274

第一节 多元一体与文化认同274

一、“烂兮”与“烂奚”274

二、文化认同277

第二节 文化认同的自然过程——以墓志为视角284

一、祖述三代284

二、忠孝为本285

三、本贯之冒名及变迁286

第三节 婚姻视角下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融合——以石敬瑭家族为例的个案研究290

一、一世至四世291

二、五世291

三、六世及七世292

四、石晋灭亡后的宗室——以石金俊为例293

结论295

附表7

表一:天宝元年十镇节度使设置及分布表7

表二:9世纪初至70年代沙陀李氏职任表38

表三:唐代雁北军人迁转东南的情况简表48

表四:雁北军人本贯分布及归属简况表60

表五:唐代云、蔚、朔三州佛寺兴修概况表63

表六:大同市城区出土唐代墓志简表73

表七:五代朔州、应州之粟特人简表85

表八:朔州尚德府相关墓志内容简况表90

表九:横野军相关墓志简况表92

表十:张义福家族简况表97

表十一:923—936年后唐与契丹之间的战事及交流112

表十二:891—936年大同军节度使(防御使)任职一览表115

表十三:开元至天复年间雁北出土墓志中志主的安葬简况126

表十四:安审琦家族世系简表140

表十五:石敬瑭一族人物列表165

表十六:慕容曦光、慕容曦皓及武氏生、卒年对比表192

表十七:吐谷浑慕容王室婚配简况表193

表十八:936—1044年雁门以北之地节度使任职列表208

表十九:1956年南郊唐墓墓葬情况一览表220

表二十:2004年振华北街唐墓墓葬情况一览表223

表二十一:24座唐墓墓葬形制对比表224

表二十二:唐墓中出土的铜带扣、带饰、带板及铜钱简况表225

表二十三:大同地区辽代前期墓葬情况一览表230

表二十四:唐、五代、辽前期葬俗对比表231

表二十五:段文楚家族世系表280

表二十六:李存进家族官职迁转简表289

表二十七:石敬瑭家族姻亲简况表290

附图19

图一:唐代雁北地区军镇分布图19

图二:河东节度使高秀严碑24

图三:贾府君墓志志盖107

图四:贾府君墓志拓片108

图五:双鸾宝相花镜、雀绕花枝镜133

图六:陶罐133

图七:李怀角街道一147

图八:李怀角街道二147

图九:灵丘县庄头村之存孝府152

图十:太原龙泉寺153

图十一:太原市龙泉寺之李存孝墓及墓碑153

图十二:灵丘县存李存孝故里碑154

图十三:山西怀仁县“怀想仁人”雕塑161

图十四:观音堂钟、鼓楼券洞门额上的匾额204

图十五:许从赟墓墓门东、西两侧壁画217

图十六:许从赟墓北壁壁画217

图十七:许从赟墓东壁及西壁壁画218

图十八:许从赟墓东北角及西北角壁画218

图十九:大同西北郊五代墓葬中的银下颌托图样227

图二十:浑源唐墓塔式罐、壶组合234

图二十一:振华北街唐墓塔式罐、壶组合一235

图二十二:振华北街唐墓塔式罐、壶组合二235

图二十三:振华北街唐墓塔式罐、壶组合三235

图二十四:振华北街唐墓塔式罐、壶组合四236

图二十五:许氏墓塔式罐、壶组合236

图二十六:龙兴花园辽墓塔式罐、壶组合236

图二十七:机车厂辽墓喇叭形器237

图二十八:浑源唐墓北壁及西壁之壁画238

图二十九:周家店墓墓门西侧“收财帛图”239

图三十:安重荣德政碑赑屃碑座264

图三十一:安重荣德政碑残片264

参考文献298

后记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