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研究
  • 邓如辛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17726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以人为本:人类文明的传承1

第一节 以人为本: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1

一、以人为本:人类文明发展的体现1

二、以人为本: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1

三、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的吸纳2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5

一、“民本”思想的提出5

二、“民本”思想的含义6

三、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对“民本”思想的扬弃8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涵义及特点9

一、以人为本的涵义9

二、以人为本的特点10

第四节 以人为本: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12

一、肯定人民的价值和创造历史的作用12

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4

三、为人民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16

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18

第二章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取向2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念是人类先进思想的精华22

一、政治理论及其价值的判断22

二、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与人类先进思想的一致性2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形成的主体基础和理论条件24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取向形成的主体基础24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取向形成的理论基础2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取向的现实基础及其实现途径29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取向形成的现实基础29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取向实现的理想途径30

第三章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精神底蕴3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的内涵解析35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解析35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解析37

第二节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底蕴39

一、以人为本:切中当今中国的实际问题40

二、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43

三、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价值追求45

第三节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48

一、以人为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核心48

二、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佳路径49

三、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取向50

第四章 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阶级本能的历史性转变51

第一节 阶级理论与阶级本能理论51

一、阶级理论的经典论述51

二、国内阶级理论研究的范式演变及启示57

三、基于以人为本的阶级本能理论60

第二节 以人为本与阶级本能理论的辩证关系60

一、人的地位是阶级本能理论的核心所在62

二、以人为本是阶级本能属性的评判标准64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由阶级本能向自觉阶级意识的转变64

一、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拯救民众的民族精神66

二、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阶级意识68

三、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阶级本能转变为自觉的执政理念72

第五章 以人为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艰辛探索72

第一节 毛泽东以人为本的执政意识73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意识的原始表述77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意识在执政实践中的升华83

第二节 邓小平对以人为本执政意识的继承与发展83

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是人民利益86

二、确立共同富裕为发展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87

三、实现人民富裕的“三步走”战略89

第三节 以人为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初见端倪的执政理念89

一、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思想的提出91

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93

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96

第六章 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历史性飞跃97

第一节 以人为本:弘扬与超越传统执政思想97

一、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执政思想99

二、以人为本:弘扬与超越了传统执政思想102

第二节 以人为本:现代执政理念丰富与发展103

一、中国共产党的现代执政理念104

二、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107

第三节 以人为本:丰富和提升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宗旨107

一、党的的根本宗旨108

二、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宗旨的升华110

第四节 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价值取向111

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念的统一性111

二、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理念115

第七章 以人为本:时代的呼唤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115

第一节 以人为本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116

一、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17

二、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作出的战略选择119

第二节 以人为本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119

一、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实践探索的智慧结晶123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辉煌成就127

第三节 以人为本是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科学概括127

一、从传统发展观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129

二、以人为本是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科学概括132

第八章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133

第一节 以人为本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133

一、以人为本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135

二、以人为本与于“民本”和”人本”思想的区别137

第二节 以人为本:认识方法和实践原则的创新137

一、以人为本对“神本观”的否定138

二、以人为本对“官本位”的否定139

三、以人为本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141

第三节 以人为本: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中心线索145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围绕以人为本146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紧系以人为本148

三、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连通以人为本150

第九章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153

第一节 价值取向的内涵及历史变迁153

一、价值取向的内涵153

二、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155

第二节 合理的社会发展观的价值取向159

一、发展观的价值论视角159

二、合理的社会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162

第三节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164

一、以人为本: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165

二、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166

三、以人为本: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167

第十章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创新17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历史演进170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170

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172

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173

四、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丰富176

五、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创新空间178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辩证关系180

一、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一脉相承180

二、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发展183

第三节 以人为本多维内涵的历史统一185

一、中国传统文化视域内的以人为本185

二、西方经典遗产中的人本思想187

三、马克思思想中的以人为本189

四、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191

五、以人为本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创新192

第十一章 以人为本: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目的19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取向:从物本经济观到人本经济观197

一、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转变: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197

二、人本经济学解读的人本经济观19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从消除贫困到共同富裕200

一、以人为本:发展经济的基本要求200

二、以人为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201

第三节 社会财富分配的必然要求204

一、公平优先抑或效率优先:历史的两难选择204

二、公平与效率并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206

三、公平与效率并重:体现社会主义本质206

四、公平与效率并重:化解现实矛盾必须遵循的原则207

第四节 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从GDP增长到改善民生207

一、单纯追求GDP增长速度的缺陷分析208

二、以GNP指标代替GDP指标体现的人本精神209

三、解决民生民生问题的途径210

第十二章 以人为本:民主政治建设的主旋律216

第一节 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微探216

一、以人为本的涵义界定216

二、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218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以人为本思想的流变219

第二节 以人为本: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方向220

一、以人为本: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价值理念221

二、以人为本: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方向222

三、以人为本: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的探索223

第三节 以人为本: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动力226

一、以人为本: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227

二、以人为本: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动力228

三、以人为本: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发展的基石230

第四节 以人为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232

一、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233

二、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挑战235

三、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理念237

第十三章 以人为本:社会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契合点241

第一节 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41

一、人与自然的历史演进241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242

三、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244

第二节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47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247

二、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阐释249

三、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52

第三节 以人为本: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契合点254

一、人的全面发展依赖人与自然的和谐254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的统一256

三、生态文明观体现了以人为本258

第十四章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价值归宿260

第一节 以人为本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价值归宿260

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260

二、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60

三、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基石261

第二节 和谐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载体263

一、以人为本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263

二、和谐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64

三、和谐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266

第三节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理念268

一、以人为本:生态文化理念的必然性268

二、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观269

三、以人为本:生态主义文化视阈下的可持续发展271

第四节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模式273

一、以人为本与生态文明的统一性273

二、生态文明的发展模式27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275

第十五章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278

第一节 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走向278

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固守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278

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280

第二节 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281

一、以人为本: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红线282

二、以人为本:解读发展问题的关键283

第三节 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价值选择285

一、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价值目标285

二、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方向286

第四节 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指针288

一、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地位288

二、以人为本:进一步解放思想条件下的群众观289

三、党的基本路线:践行以人为本的政治保证290

参考文献293

后记2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