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系统土壤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系统土壤学
  • 林景亮,陈清硕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500199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20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系统土壤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基本理论3

第一章 生态学的系统概念和研究任务3

第一节 生态学的系统概念3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流5

第三节 生态系统中依等级能量利用的递减性8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中元素的生物地理化学循环10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演替和稳定性14

第六节 农业生态系统16

第二章 自然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19

第一节 成土因素与土壤发生性质的相关性剖析19

第二节 土壤环境间能量交换的途径21

第三节 生物地理群落与土壤关系的研究23

第四节 土壤系统中营养库的物质循环24

第五节 自然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26

第六节 自然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趋势及其发展前景32

第三章 系统土壤学概念33

第一节 系统土壤学的研究对象33

第二节 系统土壤学的研究内容36

第四章 土壤个体生态学和土壤景观生态学48

第一节 土壤个体的概念48

第二节 土壤个体系统的结构层次49

第三节 耕层的生态意义49

第四节 土壤个体的功能51

第五节 土壤个体土体-植物模型51

第六节 土壤景观的概念52

第七节 土壤景观的地理分类53

第八节 系统土壤学的景观立地分类和立地相53

第九节 土壤景观中的物质循环和能流54

第十节 土壤景观类型多样性的生态意义55

第五章 土壤系统的耗散结构57

第一节 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原理57

第二节 土壤肥力是土壤系统的整体功能58

第三节 土壤系统熵概念60

第四节 土壤肥力的系统分析62

第五节 土壤在空间上是一个耗散结构64

第六节 土壤在时间上也是一个耗散结构67

第七节 土壤是一个自动调节系统69

第八节 土壤肥力新学说的实际意义70

第六章 土壤系统熵的计算和应用72

第一节 土壤熵概念的具体化72

第二节 土壤系统负熵机制73

第三节 土壤系统起始熵的计算73

第四节 土壤系统熵值的稳定性74

第五节 土壤系统熵值的可比性75

第六节 土壤系统起始熵计算举例75

第七节 土壤系统熵变和计算76

第八节 土壤系统熵变判据和计算举例77

第九节 土壤系统的最佳熵变值79

第十节 土壤系统熵分析的应用80

第十一节 土壤系统熵的信息量意义81

第七章 农田土壤肥力分布结构模型83

第一节 从Clark定律看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布83

第二节 土体-植物模型的分析86

第三节 土壤系统熵变的空间分布87

第四节 土体养分动态和系统熵变88

第五节 丘陵山区土壤肥力结构模型88

第六节 肥力分布结构模型的形成机制89

第七节 土壤肥力分布结构理论的应用90

第八章 土壤信息与土壤系统控制91

第一节 土壤信息与土壤管理以及信息的约定性91

第二节 土地评价信息93

第三节 土壤信息的逐级变换94

第四节 土壤综合性信息的传输94

第五节 土壤反馈信息95

第六节 现代土壤信息的研究95

第七节 土壤系统控制法的分类96

下编 土壤系统控制101

第九章 土壤生态系统的保持和物理控制101

第一节 土壤保持的含义和立法的必要性101

第二节 草地的保持102

第三节 林地的保持103

第四节 我国耕地发展的预测和对策104

第五节 水蚀的治理105

第六节 风蚀的治理107

第七节 耕作方法107

第八节 平整土地的意义109

第九节 灌溉效益110

第十节 干旱的计算与预测111

第十一节 土壤排水112

第十二节 集约的土壤管理114

第十章 能源和土壤系统控制116

第一节 土壤是生物能源的摇篮116

第二节 燃料基地的建设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118

第三节 “第五能源”--节能对土壤系统的反馈作用120

第十一章 土体耕层有机质的保持124

第一节 土体中有机质的作用124

第二节 土体有机质的形成和原料125

第三节 土体有机质变化的数学模拟126

第四节 耕地土体有机质的平衡值129

第五节 土体有机质分解系数的动态分析129

第六节 耕地有机质的预测计算130

第七节 耕作制度对土体有机质含量的影响133

第八节 气候与母质条件对土体有机质含量的影响133

第九节 有机肥料的影响134

第十节 有机农业问题136

第十一节 有机无机肥料的协同作用137

第十二章 现代绿肥耕作制的理论和实践139

第一节 CMC体制的实施方法和效果140

第二节 CMC体制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140

第三节 复合群体中绿肥生长期间对作物和土壤的影响141

第四节 绿肥压青对土壤的影响143

第五节 CMC体制的结构单元及其能流模型143

第六节 CMC体制中土壤有机质的大小周期循环145

第七节 CMC体制中土壤有机质的更新和向导性累积147

第八节 CMC体制中土壤矿质养分的带状浓缩148

第九节 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在CMC体制中的天然表现148

第十节 豆科和禾本科绿肥牧草混播是提高产草量的措施149

第十一节 混栽绿肥增产机制153

第十二节 混栽草层对土体性质的反馈效应156

第十三节 多种CMC体制的人工栽培群落157

第十三章 土壤生态系统中土体养分的化学控制159

第一节 植物-土体界面的物质交换159

第二节 影响物质交换的生态因素160

第三节 土体中氮素养分的矿化和预测模型161

第四节 氮素在土体中的去向162

第五节 水稻施肥指标和V字理论162

第六节 土体潜在地力控制163

第七节 作物品种特性与施肥164

第八节 土壤系统中化肥能量转换的发展规律164

第九节 化学肥料和我国作物单产168

第十节 化肥的结构和生产方向169

第十一节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途径170

第十四章 水层覆盖(稻田)的土壤生态系统172

第一节 水田土壤生态系统的形成172

第二节 水田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77

第三节 高产田生态系统与土壤生产力的提高180

第四节 稻鱼共生的土壤生态系统187

第五节 稻萍共生的土壤生态系统187

第六节 水田半旱式耕作的土壤生态系统187

第七节 水田土壤生态系统的退化188

第十五章 地膜覆盖的土壤生态系统190

第一节 地膜栽培是一个人工创造的新的土壤生态系统190

第二节 地膜覆盖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191

第三节 地膜覆盖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光能191

第四节 地膜覆盖土体表面的辐射平衡192

第五节 地膜覆盖提高土温193

第六节 地膜覆盖对土体热性质的影响195

第七节 地膜覆盖增加土体含水量196

第八节 地膜覆盖对土体水势的影响198

第九节 地膜覆盖使土体中有效养分增加199

第十节 地膜覆盖使土体变松201

第十一节 地膜覆盖防止土体返盐201

第十二节 地膜的土壤“公害”和克服202

主要参考文献2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