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泌乳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泌乳](https://www.shukui.net/cover/6/34995888.jpg)
- (美)B.L.拉森(Bruce L. Larson)主编;王秋芬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20630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169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1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泌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乳腺1
第一节 引言1
一、种系发生1
二、个体发生2
第二节 乳腺生长与分化的指标3
一、宏观测定法3
二、组织学方法3
(一)光学显微镜检查3
(二)电子显微镜检查5
三、细胞学研究法5
四、在体乳腺测定法5
五、评价乳腺的体外技术6
第三节 乳腺发育阶段、泌乳功能及泌乳降低6
一、概述6
二、胎儿的乳腺发育阶段7
(一)初级乳芽7
(二)初级乳芽管的形成7
(三)二级乳芽7
(四)乳腺脂肪垫7
(五)正中悬韧带7
三、出生后乳腺的发育11
(一)出生到初情期11
(二)初情期11
(三)妊娠期12
(四)泌乳早期14
(五)泌乳的降低14
(六)千乳期15
(七)重复妊娠和泌乳15
(八)年龄15
第四节 乳腺血液供应16
一、概述16
二、母牛16
(一)乳腺的动脉16
(二)乳腺的静脉17
(三)乳房供血的重要意义18
第五节 淋巴系统18
一、概述18
二、淋巴向血液的转运18
三、淋巴和淋巴结的功能19
第六节 神经系统19
一、概述19
二、植物性神经系统19
三、乳排放的神经内分泌反射弧20
第七节 乳腺生长和分化研究的展望20
一、分泌上皮细胞20
二、肌上皮细胞21
三、结缔组织或基质21
四、乳腺的退化21
第二章 乳腺的内分泌调节和神经调节23
第一节 引言23
第二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25
第三节 乳腺生长的激素调节26
一、卵巢类固醇激素26
(一)激素的应用26
(二)血清中的激素浓度27
(三)激素的作用机理27
二、垂体前叶肽类激素28
(一)激素的应用28
(二)血清中的激素浓度28
(三)激素的作用机理29
三、胎盘激素29
四、肾上腺类固醇激素30
五、甲状腺激素30
六、其他激素和因子30
第四节 乳腺生长的神经调节31
第五节 乳汁生成的激素调节31
一、垂体前叶肽类激素31
(一)激素的应用31
(二)血清中的激素浓度32
(三)催乳素的作用机理33
二、胎盘催乳素34
三、肾上腺类固醇激素34
(一)激素的应用34
(二)血清中的激素浓度35
(三)类皮质激素结合球蛋白(CBG)35
(四)激素的作用机理36
四、卵巢类固醇激素36
(一)激素的应用36
(二)血清中的激素浓度37
五、前列腺素(PG)37
第六节 乳汁生成的神经调节37
第七节 泌乳的激素调节37
一、垂体前叶肽类激素37
(一)激素的应用38
(二)血清中的激素浓度38
二、甲状腺激素39
(一)激素的应用39
(二)血清中的激素浓度39
(三)降钙素40
三、甲状旁腺激素40
四、胰岛素40
五、肾上腺类固醇激素40
六、卵巢类固醇激素41
第八节 泌乳的神经调节42
第九节 排乳42
一、神经的作用42
二、激素的作用44
三、排乳的刺激44
四、排的抑制44
第三章 泌乳的营养、代谢和环境条件48
第一节 引言48
第二节 消化49
一、消化道解剖49
二、消化物质流动的调节50
三、非反刍动物的消化50
四、反刍动物的消化51
五、瘤胃微生物51
六、挥发性脂肪酸合成的途径52
第三节 消化与吸收53
一、概述53
二、挥发性脂肪酸(VFA)53
三、碳水化合物代谢53
四、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54
五、脂类代谢54
第四节 养分的需要量55
一、概述55
二、能量61
三、蛋白质的需要量62
四、矿物质的需要量63
第五节 养分的分配63
一、概述63
二、与泌乳开始有关的代谢适应64
三、乳腺的血流量66
四、乳腺对乳前体物的吸收66
五、内分泌参与养分的分配68
第六节 乳腺的代谢69
一、概述69
二、结构与功能69
三、能量代谢70
四、脂肪酸合成72
第七节 乳的质量73
一、概述73
二、营养的影响73
三、季节的影响74
第八节 环境的影响74
一、概述74
二、环境的因素74
三、动物的因素75
四、饲料与饮水的消耗量75
五、代谢适应75
六、内分泌的变化76
七、产乳量76
八、乳的成分77
第九节 代谢疾病77
一、概述77
二、酮病77
三、产乳热(生产低钙血症)78
四、低镁血搐搦症78
第四章 乳的生物合成与细胞分泌81
第一节 引言81
第二节 泌乳期的乳腺81
一、发生81
二、结构81
三、分泌细胞82
第三节 研究方法86
第四节 乳的前体物和代谢途径87
第五节 乳脂的生物合成89
一、概述89
二、脂肪酸和甘油的来源89
三、三酰基甘油的生物合成90
四、其他脂类的生物合成91
第六节 乳糖的生物合成91
一、概述91
二、合成途径91
三、乳中的其他碳水化合物92
第七节 乳蛋白的生物合成92
一、蛋白质的来源92
二、基因组93
三、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途径93
(一)调控机理94
(二)遗传密码和突变94
(三)翻译后的修饰95
(四)蛋白质合成的研究95
四、乳蛋白的生物学意义95
第八节 主要乳汁成分的细胞分泌96
一、蛋白质和大部分非脂肪成分的转运途径96
二、脂肪球的分泌途径96
三、膜的流动97
四、血液免疫球蛋白的运输途径97
五、血中白细胞进入乳的途径98
第九节 各种物质向乳汁的转运99
一、概述99
二、紧密连接99
三、主要的盐分和矿物质99
四、其他物质100
(一)柠檬酸100
(二)嘌呤和嘧啶100
(三)杀虫剂、药物和抗生素100
(四)有毒元素101
(五)放射性核素及其识别101
(六)其他物质102
第十节 关于腺体分泌102
一、持续合成102
二、乳房炎的影响102
三、细胞合成速率与产乳量102
第五章 乳和初乳的生化与营养105
第一节 引言105
第二节 乳的成分105
一、总成分105
(一)种间差异106
(二)种内的遗传差异107
(三)泌乳期的差异109
(四)其他原因的差异110
二、脂类111
(一)三酰基甘油111
(二)其他脂类112
三、蛋白质113
(一)酪蛋白114
(二)乳清蛋白115
(三)脂肪球膜蛋白117
四、酶118
五、碳水化合物119
六、盐类120
七、混杂成分121
(一)自然成分121
(二)污染物123
第三节 乳的物理结构123
第四节 乳的营养价值124
一、乳对哺乳幼畜的营养价值124
二、乳对婴儿的营养价值125
三、乳对成人的营养价值126
第六章 乳的收集130
第一节 引言130
第二节 影响机械挤奶的生理因素130
一、乳头的结构与功能130
二、乳头口、乳头管及其括约肌131
第三节 机械挤奶134
一、真空度135
二、双室乳头杯135
三、内套特性136
四、脉动率136
五、脉动比137
六、乳头杯重量(全套)137
七、乳头充血137
八、气滑和细菌转移137
九、挤奶结束时的机器挤干138
十、乳牛对电的敏感性138
十一、挤奶技术的总结139
第四节 体细胞计数在监测乳房健康中的作用139
一、体细胞计数139
二、乳房内装置141
第五节 乳头浸泡141
第六节 挤奶方法和乳分泌速率141
一、乳分泌速率141
二、乳成分分泌的变化142
三、残留乳、可利用乳和母牛的准备过程143
四、脂肪含量的日变化趋势144
五、挤奶频率145
第七节 泌乳的结束146
一、干乳期的长短146
二、分娩前的挤奶147
篇七章 乳房炎与乳腺的免疫系统149
第一节 引言149
第二节 乳腺的功能149
一、营养功能149
二、免疫转移150
(一)细胞免疫150
(二)体液免疫151
(三)种间差异153
第三节 乳房炎154
一、革兰氏阳性球菌155
二、革兰氏阴性杆菌156
三、革兰氏阳性杆菌157
四、酵母菌158
五、支原体158
六、原生质鞘158
第四节 环境因素对乳房炎的影响158
一、营养因素159
二、畜舍159
三、垫草159
四、挤奶机159
五、气候159
第五节 防御系统160
一、乳头管160
二、化学防御160
(一)乳铁传递蛋白160
(二)溶菌酶160
(三)过氧化物酶-硫氰酸盐-过氧化氢160
三、白细胞的吞噬作用161
四、免疫的防御机理161
(一)体液免疫系统161
(二)细胞免疫系统62
第六节 新感染时间163
第七节 乳房炎的控制164
一、预防164
二、诊断165
三、治疗165
第八节 摘要与结论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