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0582684.jpg)
- 曹海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4198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债券-资本市场-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论题的提出1
第一章 导论1
第二节 本书结构与研究方法6
第三节 主要创新7
第二章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意义与历程9
第一节 中国发展债券市场的现实意义9
一、债券市场是完善我国投融资体制和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的客观需要9
二、债券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可以有力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11
三、发展债券市场可以有力促进金融稳定与繁荣12
四、债券市场具有调控功能,有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13
第二节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回顾14
一、新中国债券市场的萌芽(1981~1987年)14
二、中国债券市场的起步和探索(1988~1996年)15
三、银行间债券市场异军突起,中国债券市场框架基本形成(1997~2002年)21
四、几点启示26
一、债券价格的形成机制28
第三章 中国债券市场运行机制分析28
第一节 债券市场流通机制28
二、债券品种及交易模式30
三、债券交易场所37
第二节 债券市场发行机制37
一、债券发行渠道37
二、债券发行的招投标38
三、债券发行信息披露机制43
四、债券预发行机制45
第三节 债券托管结算机制47
一、债券市场托管结算制度概述47
二、我国债券市场托管结算制度的实践与评价48
三、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债券市场托管结算制度的思路50
第四节 债券信用评级体系58
一、我国债券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58
二、加强我国债券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的建议60
第四章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与实证64
第一节 传统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与实证66
一、传统利率期限结构理论66
二、传统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实证71
三、对传统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评述73
第二节 现代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与实证74
一、现代利率期限结构理论74
二、现代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实证81
三、对现代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评述83
第三节 国内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85
第五章 国债的基准利率效应分析90
第一节 国债到期收益率基准利率角色的可行性分析90
一、基准利率问题的提出90
二、国债收益率作为基准利率的理论分析92
第二节 国债到期收益率基准利率效应的实证分析96
一、国债到期收益率96
二、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到期收益率的实证分析98
三、国债与企业债到期收益率的实证分析103
第三节 基准利率问题的进一步讨论106
一、债券回购利率与同业拆借利率比较分析106
二、结论110
第六章 债券指数理论与实践112
第一节 债券指数的理论分析113
一、债券指数的特殊性113
二、债券指数的作用114
三、债券指数的类别115
四、债券指数编制的原则116
第二节 债券指数编制的国际经验与借鉴117
一、案例分析1:雷曼兄弟综合债券指数118
二、案例分析2:所罗门兄弟投资级债券指数119
三、案例分析3:美林国债/企业债指数120
四、比较分析120
第三节 我国债券指数比较与分析122
一、银行间债券市场综合债券指数的比较分析123
二、交易所债券市场指数及跨市场债券指数比较分析131
三、我国债券指数的相关分析133
第七章 债券市场的主体分析136
第一节 债券交易主体136
第二节 债券发行主体141
第三节 债券承销团143
第四节 做市商和做市商制度145
一、做市商和做市商制度的作用145
二、我国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实践与评价147
三、进一步完善双边报价商制度的思路150
第八章 企业债券和市政债券发展155
第一节 我国企业债券发展回顾156
一、萌芽和初步发展阶段(1982~1989年)156
二、快速发展阶段(1990~1992年)157
四、恢复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158
三、整顿调整阶段(1993~1999年)158
第二节 我国企业债券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160
第三节 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基本思路162
一、以修改《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为契机,在企业债券管理法律规定上力争取得较大突破162
二、丰富企业债券发行主体,逐步实行企业债券发行核准制,促进企业债券市场化发行163
三、企业债券主要面向合格的机构投资者165
四、依托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场外市场(OTC)模式为主完善企业债券流通机制167
五、建立健全企业债券担保制度和债务偿还机制167
第四节 积极探索市政债券发展169
六、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169
一、我国发展市政债券市场的必要性170
二、关于我国发展市政债券市场的建议173
第九章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选择175
第一节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概述176
第二节 发达国家或地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选择180
一、美国联邦储备体系180
二、欧元体系186
三、日本银行195
四、发达国家或地区中央银行面临不同的挑战200
第三节 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选择203
一、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3
二、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206
三、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选择209
第十章 债券市场的监管218
第一节 债券市场监管的国际经验218
一、美国债券市场的监管219
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债券市场的监管222
三、国际债券市场的监管体制模式224
第二节 我国债券市场监管的目标和原则227
一、我国债券市场监管的目标227
二、我国债券市场监管的原则228
第三节 完善我国债券市场监管的基本思路230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230
二、完善债券市场的政府监管机构231
三、建立健全债券市场自律组织232
四、加紧完善和强化债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233
五、加强对债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监控和防范234
第十一章 债券市场的国际化237
第一节 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238
一、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238
二、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的几个重点240
第二节 国际信用衍生工具市场发展(以中国香港为例)243
一、国际信用衍生工具市场总体情况243
二、中国香港信用衍生工具的法律定义、市场总量与结构245
三、中国香港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的监管和调查制度249
第三节 积极参与亚洲债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250
一、发展亚洲债券市场的必要性251
二、发展亚洲债券市场的前景与建议253
附录1:中国债券市场主要政策法规索引257
附录2:参考文献261
后记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