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权利·空间视野下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侯爱敏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416193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02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1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权利·空间视野下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生态系统完整性与空间支配权力的碎片化1
1.1 生态系统的发生发展有着既定的规律1
1.2 人类主导下完整生态系统空间的碎片化管理3
1.2.1 由崇拜、抗争到主导——人类向自然的夺权3
1.2.2 自然生态系统的社会化3
1.2.3 完整生态系统的碎片化分割4
2 围栏效应与属地管理——横向空间切割下的生态系统演化7
2.1 围栏效应——产权的横向分割与生态破坏7
2.1.1 草原围栏——生态保护意图下的生态破坏7
2.1.2 围栏效应的成因——空间权力主体意志和行为对自然规律的背离8
2.2 政区的划分形成了对完整生态系统的“围栏”切割10
2.3 生态环境属地管理下区划“围栏效应”的影响因子11
2.3.1 行政区内生态系统的完整性11
2.3.2 行政区权力主体的激励机制与目标追求12
2.3.3 行政区权力主体的权力、能力与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匹配度14
2.3.4 行政区权力主体的生态系统管理知识16
2.4 本章小结17
3 环境公害事件背后的权力主体行为及其制度根源19
3.1 中央政府:分权与过长的委托链条造成其有心无力20
3.2 财政分权和政绩考核指挥棒下地方政府有力无心21
3.2.1 地方政府的行为表现21
3.2.2 地方政府行为背后的制度原因:不合理的激励机制23
3.3 环境公害事件中的企业角色及其制度根源25
3.3.1 环境公害事件中的企业行为25
3.3.2 环境公害事件中企业行为背后的制度原因27
3.4 环境公害事件中的受害民众行为及其制度根源28
3.4.1 受害民众行为表现28
3.4.2 受害民众行为背后的制度根源29
3.5 本章小结31
4 城乡空间分治与城乡一体化体制下的生态环境32
4.1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乡村地区提供的生态服务32
4.2 我国乡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35
4.3 城乡二元分治成为乡村地区生态恶化的根源36
4.3.1 城乡二元造成乡村地区的权力、能力、认知与生态服务功能严重不匹配36
4.3.2 乡村权力主体的目标追求与生态环境发展需求不一致37
4.3.3 乡村生态环境存在外部性困境37
4.3.4 乡村地区过分细碎的空间分割严重损害生态系统完整性38
4.4 城乡一体化改革为解决乡村生态环境问题创造了条件38
4.4.1 居住和工业的集中解决了空间碎片化带来的生态治理规模不经济问题40
4.4.2 耕地的规模化经营提升了经营主体治理农田污染的能力40
4.4.3 生态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建设大大加强了环境治理能力42
4.4.4 生态补偿及转移支付降低了农村生态建设的外部性42
4.4.5 政绩考核制度改革引导地方行政权力主体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目标43
4.4.6 城乡一体化改革推进乡村污染防治需要更加有意识的制度设计43
4.5 本章小结44
5 从属地管理到功能区管理——提升生态管理绩效的方向探索45
5.1 特殊保护的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中生态问题的根源45
5.1.1 自然保护区的划界很难确保生态系统完整性46
5.1.2 自然保护区中权力主体的权责配置严重不匹配47
5.1.3 自然保护区中权力主体的目标追求难以兼容生态目标49
5.1.4 自然保护区中生态管理主体的能力严重不足50
5.2 主体功能区划实施的生态绩效:一个悲观的预测50
5.2.1 生态功能区的地方政府:难作为51
5.2.2 生态功能区的社会民众:不愿作为53
5.2.3 生态功能区的企业:负作为54
5.3 从属地管理走向真正的功能区管理——提高生态管理绩效的可能方向54
5.4 本章小结55
6 区域生态环境分割治理中的府际关系障碍及其化解56
6.1 府际关系概念与内涵56
6.2 纵向府际关系削弱地方政府雾霾防控执行力的根源57
6.2.1 分权导致央地责与利错位57
6.2.2 行政层级过多易使政令走样58
6.2.3 监督问责不力造成政令落空58
6.2.4 政绩考核激发不了政府雾霾防控积极性59
6.2.5 属地管理弱化了环保部门的雾霾防控能力59
6.2.6 法律利器不“利”为地方政府生态不作为提供便利60
6.2.7 部门间“碎片化”瓦解了系统的雾霾防控战略61
6.3 横向府际架空跨域雾霾联防联控的机理61
6.3.1 大气环境的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污染的负面共享性61
6.3.2 区域差异使雾霾防控中产生不同利益诉求62
6.3.3 区域联防联控缺乏机构平台62
6.3.4 管制与规范缺失使雾霾防控合作难以推进63
6.3.5 传统行政文化造成府际协调的低效率高成本63
6.4 化解纵向府际关系固疾、提升地方政府雾霾防控执行力的对策64
6.4.1 创新政府绩效考核与问责机制,提高地方政府治污积极性64
6.4.2 增强财政激励,提高地方政府治污的经济能力64
6.4.3 实行环保垂直管理,确保政令畅通65
6.4.4 完善法律法规,以法律武器武装政府治污行动65
6.4.5 强化公众参与机制,以民意监督驱使地方政府积极作为66
6.5 强化区域横向府际合作,推动区域雾霾联防联控的法制化与长效化66
6.5.1 组建拥有立法执法和处罚权的跨域污染防治机构66
6.5.2 制定保障府际合作机制得以落实的法令67
6.5.3 构筑府际合作的利益激励机制68
6.5.4 引入多元主体,构筑雾霾防控的区域府际合作网络69
6.6 本章小结69
7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中的权力与生态环境协调模型的启示70
7.1 中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管理智慧70
7.2 传统村落选址追求生态格局的完整70
7.3 传统村落中权力主体的目标追求暗合了生态系统的自然法则71
7.3.1 宗族的目标追求使其用心呵护作为村落立身之本的自然环境72
7.3.2 自然环境化身的神灵驱使人们认识和遵循自然法则72
7.3.3 民众及民间自治组织自发维护良好人居环境73
7.4 基于高度契合地域生态规律的地方性知识构建的生态管理制度体系74
7.4.1 地方性知识及其生态价值74
7.4.2 族规与家法对生态环境的维护75
7.4.3 习俗与禁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79
7.4.4 乡规民约对生态环境的维护81
7.5 传统村落中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瓦解85
7.6 小结与启示86
8 结论与讨论87
8.1 行政区分割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之一,但生态环境问题不能仅通过区划调整解决87
8.2 知识和权力的纵向空间化进一步肢解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87
8.3 地方治理的政治锦标赛制度必须优化,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足够的激励88
8.4 变生态环境的属地管理为彻底的功能区管理可能是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89
8.5 城乡二元分治必然导致环境退化,而城乡一体化改革符合生态环境建设需求89
8.6 区域生态管理制度设计不应忽视地方性知识90
8.7 制度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府际关系障碍必须化解,才能全面提高地方政府生态环境建设的执行力和协同力90
参考文献92
图表来源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