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宪法学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比较宪法学新论
  • 赵树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2702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774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8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比较宪法学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编 总论1

第一章 绪论:比较宪法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1

一、法学、比较法学与比较宪法学1

二、比较法学与比较宪法学的历史发展4

三、比较宪法学与宪法学原则13

四、比较宪法学面临的一大新课题38

第二章 宪法意识40

一、宪法意识40

二、怎样加速和有效形成宪法意识46

第一节 关于国家的种种说法53

第一章 国体53

第二编 国家制度53

第二节 关于国家的本质56

一、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和阶段斗争分不开的57

二、斗争的长期性、反复性、残酷性和复杂性57

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斗争具有更多长期性、反复性、残酷性和复杂性60

四、无产阶级专政应包括一整个历史时期,轻估是会失败的61

第三节 国家的类型和宪法特征66

一、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与宪法特征66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与宪法特征68

三、第三世界类型的专政国家与宪法特征72

第一节 政体的究竟102

一、应以适应该国的生产力及与之相应的生产关系为主102

第二章 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102

二、政体还决定于地理环境、民族特点、传统习惯和意识形态104

第二节 政体的类型106

一、上、中古国家106

二、近现代国家106

三、社会主义国家114

四、三权分立制与民主集中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考察114

第三章 国家的结构115

第一节 单一制国家115

第二节 联邦制国家116

一、联邦制特点116

二、联邦制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原因12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联邦制124

第四节 资本主义联邦制国家中的一种特殊形态127

第五节 邦联、君合国、政合国127

第六节 一国两制130

一、一国两制的思想构成130

二、一国两制的香港基本法133

第七节 须研究的三个国家结构与民族关系问题144

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问题144

二、社会主义单一制的中国的国家结构与多民族关系155

三、非洲的国家结构与部族问题162

第四章 选举制度167

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由来和发展167

第二节 选举制度的性质169

第三节 选举制度的原则173

第四节 选举制度的程序187

第三编 经济制度211

第一章 概述211

第二章 经济制度在宪法中的表现216

第一节 从宪法的表现形式来看三种经济制度216

第二节 从各国经济制度的发展来看国有化和市场经济230

一、国有化趋势230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236

第三章 从苏、东变化来考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48

第一节 忽视适时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教训之一248

第二节 忽视世界范围内的高科技产业革命——教训之二251

第三节 失却把握经济制度改革的良性循环之契机——教训之三253

第四节 掌握经济制度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教训之四255

第四章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与前景259

第一节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59

第二节 抓住机遇,开拓前进261

一、调整结构262

二、调整政策263

三、法制保证268

四、精神文明的保证271

五、党的领导保证272

第三节 方向明确,措置正确,全力以赴,务期必胜275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探索的三个问题279

第一节 从中国历史上看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的良性循环279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说明的几个问题280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中存在的几个痼症292

三、从中国封建社会的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来看两者之良性循环问题299

第二节 如何形成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主、法制建设的最佳格局302

一、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主、法制建设的提出与发展303

二、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主、法制建设的内在联系303

三、理论联系实际是在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中民主与法制建设相联系的契机311

四、如何形成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主、法制建设的最佳格局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31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宪法——在现阶段激发经济活力的钥匙31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315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的形成与发展32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宪法331

第一节 公民与公民权、人权335

一、公民335

第一章 权利和义务的内涵与比较335

第四编 权利和义务335

二、公民与国民和人民338

三、公民权与人权340

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42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与宪法342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44

第三节 总体上考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399

一、历史上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399

二、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属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息息相关并由经济基础所决定402

三、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并互相制约403

第二章 如何正确深入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关系406

一、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407

第一节 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来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其发展407

二、上述的过程也是一个唯物的过程412

三、从权利和义务之微观看415

第二节 从社会主义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看苏联和东欧的变化417

一、从经济方面看417

二、从政治方面看419

三、从党的领导方面看421

第五编 国家机构424

第一章 概述424

第二章 议会与代表机构426

第一节 议会426

一、议会的由来427

二、议会的组成432

三、议会的职权439

第二节 代表机关455

一、代表机关的渊源455

二、代表机关的原则456

三、代表制的组成457

四、代表机关的职权463

五、代表机关的常设机关的配置465

第三章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469

第一节 概述469

第二节 两种制度下的最高行政机关的比较470

一、关于“三权分立”、“分权制衡”与“民主集中”制中最高行政机关的比较470

二、两种制度下的内阁制、总统制与委员会制都有发生、发展的历史475

三、两种制度下内阁制、总统制与委员会制的行政职权轻重比较483

四、两种制度下的元首制的比较495

第四章 司法机关(包括法院与检察院)513

第一节 概述513

第二节 两种制度的司法机关的由来与发展514

一、两种制度的审判机关的由来与发展514

二、两种制度的检察机关的由来与发展519

第三节 两种制度下的司法机关的性质、组织原则与法制原则524

第五章 坚持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59

第一节 三权分立制与民主集中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考察559

一、三权分立制与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产生与发展560

二、三权分立制与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比较575

一、从理论上看580

第二节 深层次地从理论与实践上来研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80

二、从实践上看589

三、从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关系看599

第三节 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06

一、明确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严酷问题,坚持和完善60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06

二、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07

第六章 国家行政机构改革与司法改革622

第一节 国家行政机构改革622

一、改革的要求622

二、历史的考察623

三、苏联的教训626

四、中国也是在曲折中前进627

五、需要制定《国家机构改革法》633

一、改革的目的634

第二节 司法改革634

二、改革的保证635

三、改革的关键636

四、改革的监督636

五、与政法委员会的关系637

第六编 宪法监督、宪法解释及宪法修改639

第一章 宪法监督639

一、为什么宪法贯彻实施一定要宪法监督639

二、宪法监督的发展历史640

三、在宪法监督的四种类型中中国属于何种646

四、怎样才能监督宪法之实施真正深入649

一、宪法解释657

第二章 宪法解释657

二、谁来进行宪法解释658

三、中国的宪法解释661

第三章 宪法修改664

一、宪法修改664

二、宪法修改的限制665

三、中国的宪法修改667

第七编 如何保障宪法实施的良性循环671

第一章 宪法实施的保障671

一、有宪法就有宪法实施的保障671

二、宪法实施保障的系统工程671

三、概言686

一、从宪法的根本属性来理解宪法必须“一体遵行”687

第二章 论保证我国宪法实施中的良性循环687

二、使宪法与法律配套成龙690

三、完整地坚定地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692

四、辩证地理解和处理好党与宪法的关系696

五、正确处理好宪法监督等问题698

第八编 政党制度701

第一章 世界各国政党制度的考察兼论中国政党与宪政建设701

第一节 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考察各国政党制度701

一、政党制度的由来701

二、政党的性质、沿革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704

第二节 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考察苏、东国家共产党的变化712

一、应永远用革命的理论照耀前进的历程719

第三节 在今天国际国内形势下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719

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722

三、切切实实地端正党风723

四、正确地贯彻民主集中制724

五、有必要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共同列入宪法727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729

第一节 政党与宪政、宪法729

一、政党与宪政、宪法的历史关系729

二、关于政党的宪法习惯与宪法和法律规范740

第二节 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民主协商制754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754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756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7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