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修华严经疏钞 14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修华严经疏钞 14](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4743133.jpg)
- 华严编藏会整编 著
- 出版社: 财团法人台北市华严莲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4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6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修华严经疏钞 1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捌 不动地1
(壹)来意1
(贰)释名2
(参)断障(所离障)6
(肆)证如8
(陆)得果10
(伍)成行10
(二)二偈请12
(二)六偈正显赞德12
(柒)释文12
一 赞请分12
(一)十偈赞12
一 二偈天王天眾供赞12
二 八偈天女乐音赞12
(一)二偈标赞所依12
(一)标集德处13
一 总明方便集作地分13
二 正说分13
(一)地行13
一 前三同相诸地通行故16
(二)正显所集16
二 後八别相诸地异修故18
二 得净忍分22
一 释初总句入一切法言23
(一)正明无生忍23
六 指广24
五 出体24
二 总科24
三 显功能24
四 约位24
(1)明前四句遣初地以上执28
2 别治七种实28
七 释文28
(一)事无生28
1 总28
(2)明後三句遣地前执32
(3)结成34
(2)引论证34
(二)自性无生34
1 会二经34
2 释经文34
3 会中道34
(1)正立二种中道34
1 非有非无为中道34
2 不即不离为中道34
(三)数差别无生37
(四)作业差别无生39
(一)释离字40
一 初句离障明所治非有40
(二) 明无生忍净40
2 离意识(离方便心忆想分别)41
1 离心(离报心忆想分别)41
(二)释所离41
(一)结前生後44
二 後三句明治明能治不无44
2 拣异如来尚是照寂非寂照故45
1 拣异凡小外道无想二乘灭尽45
(二)彰立有治想所以45
(三)别释文相47
(三)结得忍名49
(一)法50
二 正显深行50
三 得胜行分50
(一)明深行胜对前彰出50
一 结前生後50
1 灭定喻(喻前离障寂灭)58
(二)喻58
2 梦寤喻(喻前正行广大)62
3 生梵天喻(喻境分殊绝)66
一 说主总叙69
(二)明发起胜对後彰入69
(一)赞73
二 正显劝辞73
1 劝修如来善调御智(自德未成劝)74
(二)劝74
2 劝悲悯眾生(生愿未满劝)76
4 劝求无碍智(自德未胜劝)78
3 劝成其本愿(本愿未充劝)78
6 劝证佛内明无量胜行(自己所得法门未穷劝)80
5 劝成佛外报(化业广大劝)80
7 劝总修无遗成遍知道(少作能成增进眾德劝)81
(一)明不劝之损82
四 彰劝益82
三 显劝所为82
(1)牒前与智彰益之因84
1 法84
(二)彰劝之益84
(3)释速疾所由86
(2)明起行速疾86
3 合90
2 喻90
(一)问答显意91
四 净佛国土分91
(一)总标举92
一 器世间自在行92
(二)释文92
1 随心欲93
(二)别显其相93
3 随时欲94
2 随何欲94
2 别明六道95
1 总知内外95
4 随广狭欲95
(1)知四大差别即是广相95
(2)知微尘即知狭相95
(3)双明广狭相95
(1)约智知自在100
5 随心几许欲100
1 随机现化101
(2)约通明自在101
3 明现自在102
2 明化分齐102
(三)总结感应103
2 化应物心103
二 眾生世间自在行103
(一)总明感应103
(二)别显感应103
1 化同物身103
(一)明第一义智105
三 智正觉世间自在行105
1 总知十身106
(二)明俗谛智106
(2)总结例余108
(1)别显相作108
2 十身相作显通自在108
(1)知眾生身111
3 别显知相彰智自在111
(2)知国土身112
(4)知声闻等三身113
(3)知业报身113
(5)知佛身114
(6)知智身120
(7)知法身122
(8)知虚空身126
(二)显自在果130
(一)牒前为因130
五 自在分130
(一)智大136
六 大胜分136
(二)业大138
(三)彼二所住功德大140
(一)地释名(约法明位)144
七 释名分144
(一)总明152
二 正就人显152
(二)智者释名(约人彰德)152
一 牒前为因152
1 明一向不动154
(二)别明154
2 明一体不动158
(二)位果161
三 总结所住161
(四)结说地名162
(三)别地行相162
一 调柔果162
(一)调柔行162
一 法162
二 喻162
三 合162
(二)教智净162
三 愿智果163
(二)上胜果163
二 摄报果163
(一)上胜身163
一 一偈半颂集作地分164
(一)十八偈半颂位行164
三 重颂分164
二 一偈半颂净忍分165
(二)五偈颂发起胜166
(一)二偈颂深行胜166
三 七偈颂得胜行分166
(二)三偈颂眾生世间167
(一)二偈颂器世间167
四 六偈颂净佛国土分167
七 一偈颂释名分168
六 一偈颂大胜分168
(三)一偈颂智正觉世间168
五 半偈颂十自在168
(三)一偈结说分齐169
(二)二偈半颂位果169
(贰)释名171
(壹)来意171
玖 善慧地171
(参)离障174
(肆)证如176
(一)二偈如来现相178
一 赞请分178
(伍)成行178
(陆)得果178
(柒)释文178
一 一偈标赞179
(二)七偈赞179
(二)十偈别赞179
一 一偈菩萨供179
二 一偈天王供179
三 八偈天女供赞179
(一)一偈供179
(三)一偈结请180
(二)四偈双赞佛及菩萨三轮化益180
二 六偈显辞180
(一)二偈赞菩萨180
(三)结行入地182
(二)正显方便182
二 正说分182
(一)明地行182
一 法师方便成就182
(一)牒前起後182
(二)展转别开188
(一)总知三性188
二 智成就188
(一)心为本是总194
一 随文释194
三 入行成就194
(一)总标章门194
(2)重释根等196
(1)总释七林196
(二)十林为末是别196
1 释三杂染通总别196
2 释余七是别196
(3)例释三聚197
(4)会二名殊198
(三)指广辨异203
(二)会释二经203
二 释总名203
(一)正释稠林203
2 行相204
1 差别相204
(三)依章广释204
一 心稠林204
(一)总科204
(二)别释204
4 自相205
3 第一义相205
8 因相206
7 同使不同使相206
5 自性不染相206
6 同烦恼不同烦恼相206
1 远入相212
(二)别释212
二 烦恼稠林212
(一)总标212
2 难知相213
1 当体明烦恼染214
(2)别释214
3 染相214
(1)总释214
3 约业明烦恼染218
2 约生明烦恼染218
(三)结释八万四千烦恼220
(二)别225
(一)总225
三 业稠林225
1 道因差别226
2 自性差别232
3 方便差别240
4 尽集果差别242
5 已受果未受果差别244
6 对差别246
8 已集未集差别254
7 因缘差别254
1 明三种时报定不定255
(2)别释255
9 明定不定差别255
(1)标章255
2 明乘非乘定不定262
(三)结263
(1)说器差别264
1 当句释264
四 根稠林264
(一)总科264
(二)别释264
(2)根转差别265
(5)定不定差别266
(4)烦恼染差别266
(3)三性差别266
(6)顺行差别268
(7)声闻净差别270
(8)菩萨净差别271
2 总以义收272
(9)一切根摄差别272
(二)依论摄释274
(一)释总名274
五 例三稠林274
六 随眠稠林274
2 於非报心随逐276
1 於报心随逐276
1 明何处随逐276
(1)约心明处276
(2)约三界明处278
(3)约地明处279
(4)约时明处280
(5)约行明处281
(2)远时随逐282
(1)於上三有不断随逐282
2 明以何随逐282
(3)一身生随逐283
(4)不实随逐284
(5)微细随逐285
(6)离苦随逐286
(二)别287
(一)总287
七 受生稠林287
5 同外色因种种288
4 色想上下种种288
1 身种种288
2 业因种种288
3 住处种种288
8 集苦谛种种290
7 本顺生因种种290
6 自体种种290
八 习气稠林293
4 通结294
3 正释294
(一)总294
1 双标294
2 引文证成熏习之义294
(1)与果现在非现在差别300
1 当句释300
(二)别300
(2)道熏差别302
(3)亲近眾生熏差别304
(4)功业烦恼熏差别305
(7)与果次第熏差别308
(6)中阴熏差别308
(5)善业等熏差别308
(9)同法异外道行解脱熏差别310
(8)离世间禅因熏差别310
2 总结束312
(10)乘熏差别312
九 三聚稠林313
4 外道声闻因差别314
3 恶道善道因差别314
(一)总314
(二)别释314
1 有涅槃法无涅槃法三乘中一向定差别314
(1)举论314
(2)疏释314
1 正释三聚314
2 拣定约位非约本性314
3 拣法相宗无相之义314
2 善行恶行因差别314
5 菩萨差别315
(三)总结安住316
(一)牒前总显317
四 说成就317
(一)随所知之法318
一 智成就318
(二)广显说成318
1 总明320
(二)随所依之器320
2 别显321
3 结益326
1 总释大意327
(一)总明具说之德327
二 口业成就327
(1)引本论328
2 释文328
(2)引他文336
(3)徵列名字338
(2)约位显胜338
(二)正明口业成就338
1 略明338
(1)总显名体338
(1)释法340
2 别释四名340
1 释通名340
(2)释义341
(4)释乐说342
(3)释辞342
2 列名略释345
1 总释十门345
2 广显345
(1)文前叙意345
3 总就十中释无碍义346
1 依自相347
(2)依文正释347
(3)总结348
(四)彼想差别自相348
(1)总标348
(2)别释348
(一)生法自相348
(二)差别自相上二约总别分法义348
(三)想坚固自相348
(一)一切法同相351
(2)别释四义351
2 依同相351
(1)总标法义约性与相以分351
(四)假名假名同相352
(三)一切法假名同相352
(二)有为法同相352
(四)说事行相354
(三)物假名行相354
3 依行相354
(1)总标法义约三世以分354
(2)别释354
(一)生行相354
(二)已生未生行相354
(四)相似说相356
(三)随顺相356
4 依说相356
(1)总标法义约本释以分356
(2)别释356
(一)修多罗相356
(二)解释相356
5 依智相357
(2)定境体358
(1)分法义约法类以分358
(3)辨二行通局359
(二)比智360
(一)法智(现见智)360
(4)正明大乘法比之相(释文)360
(一)双标法比依观所取能取以立法类360
(二)别释四相360
(三)欲得方便智361
(四)得智362
(5)指其本源365
6 无我慢相368
(二)世谛无我369
(一)第一义谛无我369
(1)总标法义约真俗以分369
(2)别释369
(四)说无上无我370
(三)说美妙无我370
(二)性相372
(一)观相372
7 大小乘相372
(1)总标法义约权实以分372
(2)别释372
(四)念相373
(三)解脱相373
8 菩萨地相377
(四)入无量门相378
(三)与方便相378
(1)总标法义约地体相以分378
(2)别释378
(一)智相378
(二)说相378
(一)法身相380
(2)别释380
9 如来地相380
(1)总标法义约真应以分380
(四)说相381
(三)正觉相381
(二)色身相381
10 作住持相382
(四)彼无量相384
(三)说相384
(1)总标法义约诸佛能说德所说声教以分384
(2)别释384
(一)觉相384
(二)差别相384
(一)牒前标後386
三 法师自在成就386
1 列十持387
(1)列十持持先已得387
(二)正显成就387
1 持成就387
(2)用前十持持当所得388
2 总结388
(2)能广开演390
(1)显所受法多390
2 说成就390
(3)起说自在391
(1)一界答难392
3 问答成就392
4 受持成就393
(2)明一切世界393
(二)教智净394
三 合394
(二)明位果394
一 调柔果394
(一)调柔行体394
一 法394
二 喻394
二 摄报果395
(四)结说地名395
(三)别地行相395
二 二偈颂智成就396
一 二偈颂法师方便396
三 愿智果396
三 重颂分396
(一)十九偈颂地行396
三 七偈颂入行成就397
(二)四偈颂位果398
四 二偈颂受持兼颂问答398
四 八偈颂说成就398
(一)半偈颂智成就398
(二)二偈颂口业成就398
(三)五偈半颂法师成就398
一 一偈半颂持398
二 一偈颂说398
三 一偈颂问答398
(三)一偈结说399
(壹)来意401
拾 法云地401
(贰)释名402
(参)离障411
一 三偈但申供养412
(一)十三偈赞412
(肆)证理412
(伍)成行412
(陆)得果412
(柒)释文412
一 赞请分412
2 三偈随见不等413
1 二偈用益普周413
二 十偈天女供赞413
(一)一偈总标供养413
(二)九偈正显赞辞413
一 八偈赞佛德能413
(一)五偈赞大用自在413
二 一偈劝修利益414
(二)三偈显自在所由414
(二)别显415
(一)总明415
(二)三偈请415
一 一偈结默念请415
二 二偈上首言请415
二 正说分415
(一)彰地行415
一 方便作满足地分415
二 结所得数420
一 别举十名420
二 得三昧分420
(一)牒前起後420
(二)正显得法420
四 显最後名421
三 彰入满足421
(一)明主华424
一 随何等座424
三 得受位分424
(一)法424
(二)眷属华425
二 随何等身428
1 前七光但有利益业429
(一)舒光作业429
三 随何眷属429
四 随何等相429
五 随何出处429
(2)正显作业430
(1)显照分齐430
2 等八光有二业半430
3 第九光有二业半430
4 第十项光但有发觉业430
(四)同声相应431
(三)下位奔风431
(3)事讫收光431
(二)眾圣咸知431
(一)诸佛放光436
六 随所得位436
(二)入顶成益437
(二)喻440
(四)总结442
(三)合442
四 入大尽分443
(一)集智大445
一 别明445
(一)明智大445
(二)应化智大451
(三)加持智大453
(四)入微细智大455
(五)密处智大457
(六)入劫智大458
(七)入道智大460
(二)解脱大464
二 总结464
一 总明能受之德466
(一)明能受如来大法云雨466
(三)总例余三三昧大陀罗尼大神通大466
五 释名分466
(一)总显受多469
二 别显受法之相469
(二)历数显多471
(2)类显多佛472
(1)较量显示一佛之所受法广多472
(三)问答显多472
1 问472
2 答472
(二)明能注法雨灭惑473
(三)明注雨生善474
(一)依内475
一 别明475
六 神通力有上无上分475
(一)正显神通475
(3)自在转476
(2)垢净异事转476
(二)依外亦是依自相476
1 能变外事476
(1)同类略广转476
2 应化自身477
(三)作住持相478
2 上首为请480
1 大眾生疑480
二 总结480
(二)断疑显胜480
一 断疑480
(一)示自神通力断疑480
1 显神力无上令眾欢喜480
(1)问480
1 入定现通481
(2)答481
(一)但结多定已显业用难思482
(3)类显广多482
2 问答决择482
(1)问名字482
(2)业用分齐482
(二)结略显广则余德无尽483
(1)问484
2 显神力有上令眾欢喜484
3 引事类显佛德无量485
2 举所未说显佛德无量485
(2)答485
1 总诃问非显佛德无量485
二 显胜486
(二)说法断疑486
(二)教智净487
(一)调柔行487
(二)明位果487
一 调柔果487
二 摄报果488
(五)总结地名488
(三)胜过自在488
(四)别地行相488
三 愿智果489
壹 约二道分别492
(壹)总料拣492
捌 地影像分492
参 非一异分别496
贰 修显分别496
壹 池喻修行功德500
(贰)正释文500
(贰)总显於喻502
(壹)总举於法502
贰 山喻上胜功德502
(参)法喻对显506
(肆)总结法喻512
参 海喻难度能度大果功德515
肆 珠喻转尽坚固功德520
玖 地利益分524
(壹)显法利益524
壹 生信功德524
(壹)说益生信524
一 总叹难闻524
二 问答显益524
(贰)动地生信524
贰 供养功德525
(贰)结通十方525
(参)他方来证525
(壹)说偈仪意528
壹 说仪528
贰 说意528
拾 重颂分528
(壹)十三偈颂方便作满足地分530
贰 四十偈正显诸地530
一 二颂半颂前九地同相中善择功德530
壹 一偈总赞劝听530
(贰)正显偈辞530
二 十颂半颂诸地别义531
(贰)一偈颂三昧分532
(参)五偈半颂受位分532
(伍)三偈颂释名分533
(陆)二偈颂神通力有上无上分533
(肆)三偈半颂大尽分533
(捌)七偈半颂地影像分534
一 三偈半颂山喻534
(柒)四偈半颂位果亦是神通分摄534
二 二偈颂海喻535
三 二偈颂珠喻535
参 一偈结说无尽536